和尚走了,又只剩下我和這棵寶樹,但我的心里空落落的,因為,與我朝夕相處的寶樹不再屬于我了。
和尚的本事大得出奇,他留下的陣法只有我自己能平安出入,我雖心里委屈,但先前那日日思危的念頭卻沒有了,在這觀內,我可以心無旁騖的修煉。
和尚留下的那些書,讓我如獲至寶。這些古藏典籍,似乎專為我量身定制,我像瘋了一樣投入到修煉當中,不為別的,只為有一天能打敗這和尚,奪回屬于我的東西,雖然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
從這些書中,我得知這棵樹原來叫做人參果樹,乃是開天辟地時的一顆靈根,內蘊造化無窮。這靈根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又三千年才得成熟,其上之果,聞上一聞,便增三百六十歲,吃上一顆,能活四萬七千年。
四萬七千年,我的天,怪不得那和尚要這果子,只是,我終其一生守候這顆人參果樹,到頭來卻要將果子拱手獻與他人,我心如何能甘?
得知人參果的好處之后,我花了足足一千年,才將這股恨意壓了下去。我不能恨,恨會有礙我的道心,面對這一切,我選擇了遺忘。
果然,三千年時,人參果樹開花了。這花開只是一瞬,我漫步在樹下,見一場落英繽紛以凄美的姿態飄飄墜地,白色花瓣鋪在樹下,層層疊疊。我還沒來得及看見他的盛放,他們已經開始衰敗。不過這樣也好,在最短的時間內回歸自然,便是下一輪回。
這花瓣落到泥里土里,這土地形質便發生了變化,原本松軟的地面堅硬如鐵,我從那書中得知,這是人參果樹“緣我而生,補我之根”的成長方式。從中,我悟出了抱元守一養氣存真的道理,我不知道自己的修行屬于那一種,但我覺得,自己現在真的像個道士了。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轉眼間花開葉落,春去秋來,萬壽山的色彩深深淺淺,淡濃相宜。那山間的輕瀑淺溪,在云起處,在霧靄下潺潺流淌,流去了歲月,洗盡了鉛華,山高水長,一晃又是三千年歲月。
人參果樹結果了,看著那三十個宛若孩童的果子,我壓抑了五千年的恨又從心中升騰了起來,其實我再清楚不過,我想要遺忘的一切,其實只是自欺欺人。這三十個果子,便如同我的親生孩兒,我守候了足足六千年,為何他們不屬于我?
面對著這棵人參果樹,我甚至有一種想把他毀去的沖動。令我恐懼的是,我這念頭剛剛一生出來,那和尚又來了。
和尚依舊那副模樣,恬靜淡泊,淺笑靜謐,在我看來,這其實是將冷漠掩藏在內心深處的表現。
這次,和尚不是一個人,他帶來了一個道童,名叫阿難,和尚說見我一人在此寂寞,今后便教這道童來服侍我。
我冷笑不語,明明是監視,偏要安上個服侍的名堂,但我無話可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活得越久,我越不想死。
阿難在此住下,他一不發,但我能看得出來,他的本事比我厲害得多。我倆個一個前院,一個后院,三千年無話。阿難雖是道士模樣,手中卻經常捻著一串佛珠,據我猜測,他也是個和尚,只不過為了避嫌,才做這樣打扮。
一邊修煉,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么我能活得這么久?和尚沒有告訴過我,我猜測一定是這棵人參果樹的功勞。
人參果一年年長大,顏色亦從先前的青綠逐漸變成粉紅,眼望著逐漸成熟的人參果,我的心一天天受著煎熬,終有一日,這些宛若親生骨肉的寶貝就將隨人而去,入人之腹。
終于,三千年到了,我也修成了太乙散仙。從那書中得知,太乙散仙與太乙金仙之間,唯隔著一層天地感悟,這天地感悟,我又去哪里尋呢?
這一日,人參果樹熠熠放光,寶光直沖上天,我知道,人參果成熟了。
果然,那和尚又來了,他與阿難二人攜金擊子,白玉盤,將三十顆果子收入囊中,然后才與我說:“你能看守這人參果樹,才是莫大造化,近了天地靈根,天地不滅,你便不死,還有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