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帝君和東方朔行在后面,豬八戒第一個闖進門來拜倒,玉帝剛要飲酒,被他嚇了一跳,轉頭問王母:“這是哪個?”
王母笑道:“若不是我事先知道,也不會想到當年風流倜儻的天蓬元帥居然會變成這般模樣?!?
“他是天蓬?”玉帝腦海中浮起天蓬原來模樣,再和面前這人一對比,不由得打了個寒噤,但他反應甚快,隨即道:“來人,賜座,賜酒!”
八戒見玉帝和他說話,實是受寵若驚,于是樂顛顛坐了,端起杯來一飲而盡,喜道:“還是天上美酒好喝,這幾年把我老……把我可饞得夠嗆。”他口稱“老豬”已成習慣,又差點說出口來。
玉帝又教東華帝君坐了,便一不發。先前東華帝君來此,他不知內情,只待王母發話。
王母低聲與玉帝道:“天蓬被唐僧一紙貶書踢回了高老莊,后又派孫悟空追殺他,他無處躲藏,便尋到了東華帝君處避難。那猴子不依不饒,追至方丈仙島大鬧一通,以佛家弟子名號壓人,東華帝君才來此告狀?!?
玉帝聽了王母敘述,“哦”了一聲,問八戒道:“取經一路,行得可順當?”
八戒道:“順當順當……嗯,也不太順當,總有些妖魔阻路。好在我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他說到這,忽然覺察到,自己已經被唐僧貶了,還說什么兄弟同心。玉帝問他取經事宜,其實是看看安插他這個臥底有沒有用處。當年太白金星叫他在取經路上打探消息,自己雖被貶了,但多少也知道些內情,若非如此,只怕自己也沒有機會得見玉帝王母二人。
八戒卻也沒笨到家,知道這次機會實在來之不易,而且只怕僅此一次而已。于是他心里開始琢磨,該如何編出一套謊來,才能讓玉帝王母看重,自己雖然犯了罪過,但也在誠心誠意為天庭做事。玉帝若心里高興,即使不能再教自己重做天蓬元帥,給個其他小官也好過在地上為妖吧。
王母聽八戒說的一塌糊涂,笑道:“你路上遇了哪些妖怪,都是如何應對的,后來為何被貶,這些總還記得吧?!?
八戒又喝了杯酒,道:“自然記得。”于是八戒自黃風嶺說起,到了流沙河、烏家莊、白虎嶺、平頂山、烏雞國,一路之事巨細無遺,將自己所知都說了一遍。
他刻意夸大自己本事已成,自然要說自己如何英武神勇,沖鋒在前,屢建奇功。但那孫猴子實在可惡,每每二人合力降妖,都要將功勞記在自己頭上,久而久之,唐僧便對他有了成見。在烏雞國中,自己被孫悟空栽贓陷害,塞進兜里幾個肉丸,被不辨忠奸的唐僧看見,孫悟空奸計得逞,于是挑唆唐僧,將自己趕出了取經隊伍。
但玉帝王母一聽便知他吹噓,豬八戒和孫悟空相比,無論心智武力都相差甚遠,取經這一路行來,自然是孫悟空一人獨撐無疑。
豬八戒腦子本就有些混沌,這一番胡謅八扯,說著說著便忘了初衷,本來應該是向玉帝王母稟報臥底所得情報,到了后面卻變成了為自己爭顏面、討公道。
王母自然不想聽他這些廢話,她打斷八戒問道:“孫悟空為何要陷害你,又為何要追殺你,是不是你發現了什么秘密,想要滅你的口?”
王母若是不說,八戒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點,悟空追殺自己,他只道真是因為自己犯了淫戒,惹怒了唐僧呢。
八戒偷眼看了看王母,見她收了笑意,一副期待的神色,心里琢磨開來,必要編出個花來才行。于是他回想取經行程,心中暗道,這一次就是雞蛋里挑骨頭,也要尋出些破綻來。
忽地,八戒想起了一事,心中大喜,便斬釘截鐵道:“王母所不錯,孫悟空身上實在有不可告人之事,才要殺我滅口的。”說到此處,八戒微微仰頭,稍瞇雙眼,做出一副追憶的表情,道:“便是那一次……”
“哪一次?”王母問道。
八戒道:“那年,我們行到了平頂山,此山有兩個了不得的妖怪,分別喚作金角大王、銀角大王,這兩個妖怪厲害之至,孫猴子起初不知,他要獨自攬功,便只教我看守唐僧,自己上陣去對敵。”
“可他屢戰屢敗,不得已便四處求援,對了,天宮也有神仙幫忙,卻也都拿那個妖怪無可奈何。其實這時我已起了疑心?!?
王母忙問:“你為何起了疑心?”
八戒胡謅八扯道:“孫悟空與那妖怪交手時我也曾旁觀,他分明是出工不出力,兩個人都是假打!不然憑那猴子本事,早就被妖怪捉去了!”
王母笑道:“單憑你一面之詞,恐怕還不足以為證吧?!?
八戒道:“王母莫急,好戲還在后頭,猴子見請了好多幫手都斗不過這妖怪,最后將觀音菩薩也請來,也無濟于事?!?
玉帝聽八戒說來說去也沒個重點,不耐煩道:“孫悟空來天庭搬兵,我自然知道,你只說后面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