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指點悟空幾句,便要往西去如來處稟告,悟空又道:“菩薩慢走,好歹也送個法寶給我使使,也好放心些。”
觀音笑道:“你身上有寶貝,還管我要!”
悟空道:“我一窮二白,哪有什么寶貝?”
觀音道:“上次自妖魔處得來的幌金繩,佛祖可不是給了你?”
悟空笑道:“菩薩記性倒好,這幌金繩有多大用處,我也不知,只見佛祖一抬手便收了。”
觀音道:“這幌金繩才叫奇特,對手若是知道這段咒語,那便半點用處沒有;若遇上那不懂的,那便是厲害之極,否則那金角大王怎能將你擒住?”
悟空素來沒有使用這類法寶的習慣,菩薩不提這幌金繩,他還真忘了,看來真該找個機會試試。
觀音又問:“你說那道人本事不小,他是如何模樣打扮?”
悟空將那人面容服飾說了,觀音恍然:“原來是他,看來東華老兒肚量頗窄。”
悟空問:“菩薩認得他?”
觀音點點頭,道:“十有八九是東岳帝君。”
“東岳帝君,他與東華帝君有何干系?”
觀音道:“東岳帝君乃是東華帝君的親兄弟,果然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啊!”
悟空問道:“東岳帝君,豈不是管泰山的,他這是借天庭西擴之機為他哥哥找場子來了。”
觀音道:“此人修為非同小可,你可莫要輕敵。”
悟空笑道:“通關文牒在他手中,我若硬搶,只怕損了文書。”
觀音道:“東岳此人性剛易折,你倒可想些計策對付他,若是硬碰硬,將五岳帝君全都招來,可就麻煩了。”
悟空點頭稱是,心里已在盤算,如何才能取回文書。
觀音道:“我再送你三枚玉珠,若有急事,你只捏碎它,我即刻便來尋你。”
悟空喜道:“謝菩薩。”觀音給了他三根毫毛還未用,這時又給了他三枚玉珠,有了這物事在手,悟空心里踏實許多。
悟空想起了八戒來,問觀音道:“豬悟能此人如何處置?”觀音道:“他被唐僧貶了,又被你追殺,自然懷恨在心。但他性直無謀,必是受了東華帝君挑唆,才對唐僧下此狠手。玉帝下旨向西擴張,道教中許多老人必定振奮精神,被我釋教壓抑許多年的抑郁一下子釋放出來,還不知鬧出什么亂子來呢。”
“要想讓他們有所收斂,必要節節擊退,故而你與東岳帝君這番較量,實在是重要的很。東岳帝君威望甚高,你若勝了他,今后道教宵小之輩必將聞風喪膽,再不敢輕易為難你。”
菩薩說到此處,眼中罕見地閃過一絲凌厲光芒,道:“東華帝君,他欲誅唐僧,以為能建奇功。如此不知輕重的做法,自然與我佛家誓成死敵了。他與豬悟能,自然有人去料理,你倒無須擔憂了。”
悟空見觀音動了真火,恭敬答了一聲,菩薩白衣飄飄,上了輕云,直往西面去了。
悟空揣摩觀音話中真意,聽他口風,原來在如來心中,道教東擴倒算不得什么大事,阻礙取經、圖謀唐僧性命才是如來真正的逆鱗所在。
戮仙劍、軒轅弓,觀音稱之為神兵出世,亂象已生,不知戮仙劍是否是誅仙四劍之一。楊戩曾說盤古斧碎裂變作許多神兵法寶,想來必是威力無窮。
悟空收好了三枚玉珠,便風風火火往車遲國趕去。行到半路,忽聞天上有人叫道:“慢走一步。”
悟空聽到這聲音,心中一喜,不是別人,正是太上老君。自上次別后,老君聽到五類之王一事,便如消失了一般。
老君道:“入我法寶中來!”
悟空向上縱去,見老君若隱若現立于云端,手中持一朱紅葫蘆,正笑盈盈看著他。悟空不知原因,但也縮了身形,鉆入這個紅葫蘆中去。
葫蘆之內,別有洞天,有桌有椅,椅上坐的,竟又是一個老君。
悟空道:“老君玩的什么把戲?”
老君道:“只是個分身而已,在這里交談,時光幾如不動,任誰也不知。”
悟空聽老君這樣一說,知道必有極為重要的事情,否則以老君嘻哈性情,從未見他如此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