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直接行使到東宮外,冉顏與劉青松剛剛下車,便有寺人接過裝著驗尸工具的箱子,引領他們進入宮內。
回廊曲折,繁花似錦,偌大的東宮卻靜悄悄的氣氛顯得十分壓抑,仿佛連蟬鳴鳥叫在這里都叫喚的小心翼翼。
寺人的腳步聲都很輕,冉顏和劉青松也只能跟著放輕腳步。
至側殿門口,冉顏一掃眼便看見了李世民正坐在亭內。寺人止步,冉顏和劉青松走到亭子前行禮。
“妾參見圣上。”
“臣參見圣上。”
“都免禮吧。”李世民顯得很平靜,那是一種失望透頂,絕望了也就不會再因錯而怒。他現在只希望,這件事情與別的皇子沒有任何關系。
“何寺正力薦二位檢驗尸體,朕知道行仵作之事實在有失體統,但此時干系重大,還請二位,為我大唐社稷,為天下太平,驗這一回!”李世民的辭,若是放在土生土長的大唐人身上,幾極有煽動力的,說不定被他這幾句話激發熱血。但無奈,他倆都不是真正的大唐人民。
但圣意是不容拒絕的。
兩人齊齊道,“定當全力以赴。”
對于冉顏會驗尸,李世民以前從未聽說過,但是冉顏救治桑辰的過程被何寺正說的神乎其技,又將她蒙面驗尸為自己洗清冤屈的事情說的萬分精彩,李世民當即招來當日目睹冉顏驗尸的御史臺官員,證實何寺正的說法之后,便立即召見冉顏。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當初兵荒馬亂的時候,僅有四五歲的李承乾獨自在王府內聽廝殺,他是在刀光劍影里活下來的孩子,他的童年時光,是充滿了廝殺、血腥和孤獨的,這個陰影一直伴隨他成長,恐懼,揮之不去。
所以他縱然聰明,也有為政的才能,在面對皇權時,他還是膽怯了。坐在那個位置上,有生殺大權,但意味著要算計,要狠心,那是李承乾想得到卻又不敢得到的東西,他一直矛盾著。
李世民也曾經為這個兒子的失常而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他仔細的想了很多,回憶了李承乾的童年,回憶長孫皇后說過的那些話,此時此刻,他對李承乾除了失望之外,還有歉疚和憐憫。
因為這一絲歉疚和憐憫,因為李承乾曾經體現出的政治才能,使得李世民沒有果斷將他廢黜。而如今,這樣的感情,也幾乎要被李承乾屢次失德而消磨殆盡。
倘若這一次真是太子所為,這就不是“德行有失”這四個字能夠概括的了!李世民想看看李承乾究竟還能墮落到什么地步,所以他親自來了。
李世民與冉顏劉青松一并進了側殿。一走入殿內,感覺一股悶熱夾雜著一絲絲涼氣和著血腥氣、臭味撲面,令人作嘔的感覺。但聞著這個味道,冉顏幾乎便能猜測出人死了多久。
因事關儲君,整個側殿的人很少,只有包括何寺正的四名大理寺官員。
殿內似乎是剛剛放置冰塊不久,屋內還沒有全部涼透,冷熱膠著的感覺,讓人有些心煩。
劉青松知道何寺正肯定將冉顏的能力大肆夸張渲染,李世民招冉顏來,也必然是信了,想讓她主驗,所以便自覺地從箱子里取出罩衣之類的東西,幫冉顏穿上。
冉顏將手套這罩褂的袖口是手緊的,劉青松幫她把翟衣寬大的袖子扎起來,然后套進罩褂里。冉顏含了一片姜,一邊戴上口罩,一邊把周圍的情形都看了一遍。
死者趴在幾上,腦袋不自然的扭曲,幾乎是整個后腦勺貼在了幾面上,面色青白一片,眼角口角有血水溢出來,口微張,面上整體呈現一種類似于驚訝的表情。
幾上的文件散亂,落的滿地都是,一只銅的雕花燭臺倒下,壓在死者的手臂上。尸體的背部有淡淡的血色。
“是否可以動尸體了?”冉顏看向何寺正。
何寺正立刻點頭道,“自然可以。”
“來兩個人,幫我把他從移到空曠的地方。”冉顏道。雖然何寺正肯定已經勘查過,但冉顏習慣性保留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