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地方是,無論是衛所制還是府兵制,沒戰事的時候軍士就是農夫,種田是主業,有戰事的時候,軍士穿上鎧甲拿出長槍就是兵。
不同的地方是,府兵制允許軍士“解甲歸故里”,回老家種地去。可大明的衛所制,軍士只能“解甲歸衛所”,衛所就是家,不管你籍貫何處。
軍屯的關鍵是種地,標準是一名軍士一分地。別誤會,這里的一分地指的是五十畝……
朝廷會按這五十畝地抽稅,剩下的才是軍士的口糧。
這種理想狀態讓老朱高興地喊了一句:老子一粒米沒出,養活百萬兵。
只不過衛所屯田和民田不一樣,民田歉收、絕收,朝廷還可以給蠲免個一年兩年,不用交稅了,但軍屯,沒人給免啊,將官照樣收,朝廷照樣按畝要,不給不行,這是朝廷規定好了的……
盤削哪里都存在,只不過衛所問題被掩蓋了,后期衛所名存實亡,逐漸瓦解也不是沒道理。
為了口糧,為了肚子,軍屯這玩意必須優先。
“顧鎮撫,墾荒需要牛,可咱們這些軍士都是出自金陵,沒牛啊……”
趙海樓有些為難。
大明唯一不需要軍屯的,只有在京衛所。
不巧,這群人正是。
不像地方衛所,人家本身是有牛的。
顧正臣了然,答應下來:“沒牛,我去討要,不過這需要一段時日。優先開鑿山洞,營造火藥材料倉庫,家眷居所。匠作大院會打造一批雙層床送來,無論軍營還是居所,都用得上。居所營造好之后,優先安排匠人家眷……”
營造對于軍士來說是簡單的事,不需要顧正臣太過干涉,安營扎寨是他們的必備本領。
在處理好衛所與遠火局事宜之后,顧正臣返回縣衙。
天色漸晚。
楊亮連忙找到顧正臣,低聲稟告:“縣尊,春娘又去了吳家,到現在還沒有出門,想來今晚會留宿在吳家翠娘閨房中。只是,這段時日衙役一直在暗中觀察,并沒有發現春娘與什么人勾結?!?
“沒有與人勾結?”
顧正臣瞇著眼問。
“沒有。”
楊亮肯定。
顧正臣坐了下來,手中把玩著銅錢:“你說起過,春娘想要加入織造大院,是吧?”
楊亮微微點頭:“沒錯,此女針繡確實過人,織造速度也快。夫人給過她機會,確實是一個不錯人選。”
“為何她沒住進織造大院,反而去了吳家?”
顧正臣不解地問。
楊亮想了想,有些拿不準:“此女好像給夫人說,要過了二十六日再來織造大院。”
顧正臣凝眸:“二十六日,豈不是明日?如此說來,今晚是我們的機會!”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