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秋風吹起,推開了虛掩的窗戶,一陣涼風卷入堂中。
林山驚愕地看著顧正臣,急切地回道:“縣尊,據我所知,真正判徒刑、流放的,全都交給了應天府推官處置。”
顧正臣呵呵笑了笑,搖頭道:“真正二字,用得好啊。那些沒有真正判徒刑、流放的人,又去了哪里?你不要告訴本官,這些人也被送到了應天府府衙!”
林山搖頭:“卑職并不知情,我等只是負責寫兩份卷宗。”
顧正臣看著林山,目光銳利:“做這種事,寫一份卷宗不是更為穩妥,緣何弄出個陰陽兩份卷宗?”
林山苦澀不已:“縣尊,被判徒刑、流放與死刑的,皆是縣治中大案,若治下屢出大案,那就是知縣無能,縣衙無能,沒有教化好百姓,有失職之罪,考滿時很可能是下,會被貶官、撤職乃至問罪。”
顧正臣了然。
地方官吏考核,其中一項就是查察訴訟、案件處置情況,若積案太多,大案頻發,確實給不了好評。
所以,給應天府上報時,一年之內不會出現太多流放、徒刑,五十余起這個數目,別說句容一個縣,就是整個應天府一年也未必能判這么多。
但這些操縱衙門的人,還必須要流放、徒刑的名義,用來讓徐二牙等人合法“失蹤”,所以縣衙里面必須留一份“合情合理”但判決迥然不同于上報給應天府的卷宗。
這樣一來,即使新上任知縣翻看這些過去卷宗,只看卷宗內容,很難發現紕漏與問題,加上是過去判決的事,新任官員不會太過關注,自然而然就石沉大海,不見天日!
顧正臣明白過來,一切的操作,都是沖著“人”去的,如此說來,孫二口是被掠失蹤,而徐二牙則是“流放”失蹤!
“林山,你應該知道一些事吧?”
顧正臣起身走向林山。
林山低著頭,目光游離不定,不敢說話。
顧正臣伸出手,拍了拍林山的肩膀,沉聲說:“你是書吏,應該清楚篡改卷宗,造假官文,按律該杖一百,流三千里。這些年來,你應該幫著陳忠、趙斗北他們偽造了許多卷宗吧,案情嚴重,罪加二等,可以報給朝廷,處以死刑了!”
林山臉色慘白,癱坐在地上,伸出手想要抓顧正臣的衣襟,卻兩次都沒抓到,哀求道:“縣尊救我,救我,我還有父母,還有妻兒……”
顧正臣走至林山身后,背負雙手,悲情地說:“本官救不了你,還是那句話,坦白從寬,若你能將實情一一說清,交代明白,本官可念你良心未泯,又非主謀之人,可向朝廷說情一二。”
“我說,我全都說!”
林山自知罪責深重,顧不上其他,便一股腦交代出來:“典史陳忠、主簿趙斗北、縣丞劉伯欽、上任知縣吳有源,為了滿足私利,與句容強宗大族、鄉里大戶配合,魚肉百姓,擅起糾紛,并在縣衙審理時重判百姓,侵吞百姓田產,宅地,所得利與大戶大族五五分賬……”
顧正臣坐回桌案后,一臉陰冷:“如此說來,那郭杰屢屢與孫才、王大秀、王二牛三人糾紛,每次皆是斷了二指,也是偽造出來的傷情,只是為了重判孫才三人?”
“還,還有煎迫三人家眷賣地贖刑。”
林山低頭。
顧正臣終于明白過來,所謂的斗毆都是假的,將人關入監房不是目的,目的是他們家中的田地!
對于百姓而,田地是立身之本。
對于大族而,田地是宗族象征,地少了,算什么大族?
明代人論財產,不會問你有幾套房,在城里幾套,鄉下幾套,而是問你有多少地,是幾百畝,幾千畝,還是幾萬畝。
強宗大族的地來源很簡單,要么買下來,要么半買半奪,要么巧取豪奪。
句容縣衙的操作,更是刷新了顧正臣對官吏手段的認識,這群人不僅巧取豪奪,還聯合縣衙打上了“合法”的外衣,讓百姓吃了虧,吃了苦,連個申訴的門路都沒有!
如此堂而皇之,公然“搶劫”的戲碼,竟一年又一年發生在句容,可謂觸目驚心!
顧正臣端起茶碗,猛地摔在地上,喊道:“顧誠!”
顧誠匆匆走進來。
顧正臣寫下一份信牌,下令:“傳話給衙役,前往賀莊抓捕郭杰!”
顧誠拿著信牌離開。
顧正臣看向林山,厲聲說:“說吧,除了利益對半之外,縣衙為何要配合大族,將一干青壯判為徒刑、流放,換之,這些判了徒刑、流放的人,到底有多少給了應天府處置,多少被縣衙私自留下,這些人不在監房之內,又去了何處?”
林山搖了搖頭:“縣尊,這些人去了何處,我一個書吏并不知情。我只知道,這批人,可能被,被賣了。”
“賣了?”
顧正臣臉色一變,目光中有些震驚,咬牙問:“什么叫賣了,又賣給誰了?”
林山看著顧正臣,沒有回避顧正臣銳利的目光:“徐二牙被關押至監房之后不久,我偶然聽聞陳忠與趙斗北爭論,爭論的內容是徐二牙可值多少兩銀。”
“豈有此理!”
顧正臣一拳砸在桌案上,怒不可遏,冷呵一聲:“賣給誰了?”
林山微微搖頭:“這些事都是陳忠、周洪等人一手操辦,而且多在夜里進行,我等夜間并不外出,故不知情。”
便在此時,楊亮、張培匆匆跑來:“縣尊,不好,前獄頭周洪失蹤,前典史陳忠在家中上吊自殺。”
顧正臣目光凜然,看向張培。
張培微微點頭:“陳忠死了,大概在一個時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