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有無煙煤,儲量比高麗還多。
但那玩意需要省著點用,這一代人多挖點,下一代人能挖的就少了,有機會在海外進口,還能解決燃料補給問題,多好的事。至于錢,不夠了就去金銀島挖唄,反正金銀在哪里都是硬通貨……
顧正臣拿出輿圖,在高麗南端的濟州島上添了“煤倉”兩個字的標注。
鄧愈看過之后,笑道:“你是不是標錯位置了,可沒聽說濟州島有煤礦?!?
顧正臣指了指輿圖:“所以寫的是煤倉,不是煤礦?!?
鄧愈不笑了,深深看著顧正臣:“你該不會是想將濟州島占領(lǐng)吧,李成桂可不會答應?!?
顧正臣將毛筆放下,一身輕松:“答不答應且不說,我們建個倉庫,臨時儲藏點煤炭,他總不至于給我們強拆了吧?”
鄧愈臉色有些難看:“你這樣做,實在是太無恥了?!?
在人家的島嶼上蓋倉庫,還用武力威脅不準讓人強拆,忒不要臉。
顧正臣從不在意臉面的問題,濟州島能建就在濟州島建,這里不行,就去對馬島,島多的事,多大點事。
鄧愈轉(zhuǎn)而問道:“你當真要去筑前打倭寇?”
顧正臣點了點頭:“協(xié)議都簽了,自然要去一趟?!?
鄧愈皺眉:“這可是一件大事,你最好是考慮清楚了。若我們就此返航,先給陛下請個旨意,也不過是耽誤個四五日,私自調(diào)動兵馬,對一個國家發(fā)動戰(zhàn)爭,對你來說,冒這個風險不值得。”
顧正臣抬頭走至窗邊,眺望著遠海長空:“衛(wèi)國公,我們是去打倭寇的,對一個國家發(fā)動戰(zhàn)爭的話從何談起?再說了,李成桂、崔瑩、楊伯淵都是證人,情報是他們提供的,輿圖是他們給的,仗雖然是我們打的,那好處不也折算到煤炭里去了……”
鄧愈上前,不可思議地問:“你給高麗簽署這文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脫罪?”
顧正臣側(cè)頭,燦爛一笑:“誰知道呢。”
鄧愈抬起手指了指顧正臣,最后無力地甩了下袖子,郁悶地離開了。
這個家伙臨機決斷的能力實在是太強了。
若是高麗沒倭寇集結(jié)的情報,顧正臣從高麗離開之后,最大的可能就是去日本國大鬧一場,然后揮手而去,至于后果,那就不好說了??衫畛晒鹫f了這情報之后,顧正臣當機立斷,用一筆交易換了一紙文書,看似是買煤炭,是打造大明遠航東海的煤炭后勤基地,實則藏著一個更深的心思:以借打倭寇之名打日本國!
朱棡也算是明白過來,神馬煤炭生意,神馬無煙煤,這可能是需要的,但更大的圖謀,就是要幾個鐵打的證人,證明大明水師去筑前、肥前是打倭寇的,不是打日本國的……
這下子,就是把筑前、肥前打沒了,打到了筑后、肥后門口去,回到大明也可以說是打倭寇去了。
什么邊釁,什么發(fā)動戰(zhàn)爭,什么打了日本國,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筑前、肥后有倭寇,委托大明水師前往進剿。至于弄死了多少日本人,那不關(guān)水師的事,統(tǒng)一認定為倭寇了。
有了這個借口,文官再彈劾,朱元璋再惱怒,那至少談不上掉腦袋了。倭寇跑大明來殺大明百姓,大明水師跑日本國殺幾個倭寇怎么了,有啥罪可以擔?
朱棡佩服顧正臣,也深感他時運太好了,這簡直是瞌睡來了送枕頭。
顧正臣陷入沉思。
這個時候是洪武十三年,雖說因為自己的到來與擾亂,整個大明的運行軌跡與歷史有了許多區(qū)別,包括高麗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日本國——應該沒什么改變,始終在歷史的框架之內(nèi)吧。
算算時間,這個時候的日本還是南北朝對立時代,南朝被忽悠瘸了,日本國實現(xiàn)統(tǒng)一,是在洪武二十五年,還有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