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邊的小店熱氣騰騰,從一屜又一屜中掀開了黎明。
顧正臣用過早點,稍微活動了下便走入書房。
韓庭瑞行禮:“鎮(zhèn)國公,都準備好了。”
“辛苦。”
顧正臣看向墻面,一張巨大的軍用輿圖張開,囊括了北平、山西、遼東與遼闊草原,關隘、城池、衛(wèi)所兵力、山川河流、糧倉等,都一一標注了出來。
韓庭瑞看著這輿圖,嚴肅地說:“這是北平都司最詳實,也是保密程度最高的一張輿圖,若沒有永績伯從中幫忙,錦衣衛(wèi)也取不出來。”
顧正臣站在輿圖面前,極是滿意地點了點頭:“這等輿圖自然不能隨便流出去,一旦落到元廷手中,咱們可就被動了。”
韓庭瑞將一疊軍報放到桌案上:“永績伯整理了最近三個月內的草原情報,遼東、山西的動靜也打探了一些,不過沒有相應的公文,永績伯依據(jù)所得消息寫了一份,但不能涉及細節(jié)。”
顧正臣看著厚厚一疊軍報,拿出最上面一份仔細看去。
韓庭瑞見顧正臣沒了其他吩咐,便行禮離開。
顧正臣沉神在一份份軍報之中,時不時抬起頭看一看輿圖,就連嚴桑桑送來的藥也是稀里糊涂喝了下去,連眉頭都沒皺一下。
草原上最近的動作不少,寇邊次數(shù)頻頻,三個月內達到了二十二次,這還只是北平都司這一地,沒有統(tǒng)算遼東都司、山西行都司等地寇邊次數(shù),也就是說,幾乎每四天,便有一股元軍騎兵寇邊。
次數(shù)雖多,可多是五十至五百騎的小股騎兵,不具備攻城能力,也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集結的跡象。說白了,就是襲擾,過來射幾箭,表演下精湛的騎術,威嚇下邊關將士。
騎兵到處流竄,機動性很強,這二十二次寇邊,很可能只是兩千多騎兵分分合合折騰出來的。
數(shù)量不會太多,可偏偏明軍拿他們沒辦法。
說到底,還是大明戰(zhàn)馬數(shù)量不足,騎兵少,加上邊境線長,分散開來,邊鎮(zhèn)的大部衛(wèi)所根本拿不出來五百騎,面對小股騎兵的襲擾也只能眼睜睜看著……
納哈出在兩個月之前南下過遼東,帶了兩萬騎兵,遼東都司沒抓住機會,任由納哈出溜達了一圈回去了。
山西行都司那里相對安靜,可能還是因為徐達幾次出關痛擊元廷騎兵的緣故。
整體來說,元廷對大明還是老樣子,小股襲擾為主,大部休養(yǎng)生息,偶爾放出納哈出叫幾嗓子。
這可不行。
大明不去打你們,是因為后勤壓力大,因為騎兵數(shù)量少,可你們不來打大明,那純屬沒膽量、沒魄力、沒理想了。要光復元廷的榮光啊,你們要打到北平,收回大都,證明你們黃金家族的榮耀依舊光芒四射才行……
你們不想動,那就想辦法讓你們動。
釣不出來你們,北伐的壓力太大,還可能拖延個三五年。
這不行。
必須早點消滅了元廷,要不然如何東征?
敵人先后的次序是確定下來的,主次很是清楚。
在朱元璋那里,東海的三座島要不要沒關系,東征不東征也不急切,元廷是大明最大的敵人,在解決了云南、安南,控制了南洋之后,剩下的便是集中精力北伐,徹底消滅元廷!
在沒有消滅元廷之后,老朱不可能允許水師主力去東征,也不可能全力支持西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