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口的人被吊了一天一夜。
“哎喲喲。”
早晨天剛剛亮的時候,幾個人就開始對著路過的人哀嚎。
“行行好吧,放我們下來吧。”
有一個識字的摘下他們身上貼的條子,讀道:“可松綁。”
這是什么意思呢?
崔阿彪正好抱著一口鍋走出來,解釋道:“這些都是入院搶劫我們魏宅的匪徒,但是我們家大小姐仁善,不忍殺人,便將他們留在這里吊著,讓咱們云州城的百姓自行審判。若是誰想把他們救走,我們也是不管的。”
“老伯!俗話說得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晚輩已經(jīng)知道錯了,您一看就是個仁慈的讀書人,和這種心狠手辣的商賈不同,行行好,將我放下吧。”
最能嚎的那個叫做吳二拐,他又累又餓,拼命向著路人求饒。
讀紙條的老伯聽完這番話,又看了看掛在門口的人頭,直接啐了一口:“放你娘個頭!”
然后就將紙條貼到他腦門上,揚長而去。
后面幾個人都跟著啐了幾口。
“魏家上次粥棚被搶,好久都沒施粥,我都差點餓死,就是你這種惡人搞的鬼!呸!”
“你就是下一個賴銅錘!呸!”
“去死吧你,浪費糧食,呸!”
吳二拐被噴的快哭了,但他并沒有放棄,繼續(xù)哀求。
“二拐,別求了,沒用的。”
旁邊吊著的吳老拐低聲勸道,“省點力氣,晚上再想想辦法。”
吳二拐囁嚅道:“不行啊,大哥,我感覺再這么吊下去,我真的要死了!這么多人,總會有好心人把。”
“這世道哪里還有好心人,他們巴不得有人少吃一口,自己多吃一口呢。”
今日是臨時施粥日。
七天一次的施粥其實根本不夠,魏家其實一直會根據(jù)情況增加施粥次數(shù)。
但不固定。
因為一旦固定,形成依賴,容易適得其反。
不是魏無雙心狠。
前世她臨死前的那幾年,整個大夏不太平,她其實經(jīng)歷過太多次災(zāi)難,加上重生后她知道災(zāi)難即將來臨,她看了不少典故書籍。
賑災(zāi),是一門學(xué)問。
能讓更多的人生存更多的時間,并且保持平穩(wěn)心態(tài),不產(chǎn)生怨氣暴亂,積極尋找更多的糧食資源,才可以保全更多的人。
若一味圣母心,前面大家頓頓飽,后面大家一起餓死拉倒。
便只能說是愚蠢。
所以,她雖然公布的是七天施粥一次,但會讓田有田不斷走訪查看民眾情況,在大家撐不住的時候,加量施粥。
一直讓大家保持在一個不會餓死也沒有力氣做壞事的臨界線上。
如今,黃云山有好消息傳來,她自然可以放開拳腳,臨時加量施粥,讓百姓吃的舒服一點。
饑餓的百姓興奮地從城中各處前來。
幾乎沒有人理會那吊在門口的十二個劫匪。
雖然他們一直在叫喚哀求。
江家大門口也打開,江老太太站在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