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的設計方案已經定稿。
龍晨就立刻忙碌起來。
這是個超大體量工程,雖然已經有現成的飛機制造廠,能夠產出一些符合要求的零部件。
比如可以用現成的超高速風洞試驗來進行大型機翼的設計和優化,幸好他之前已經搭建了一套成熟的先進風洞試驗,這就省去了龍晨很多麻煩。
但在某些方面還是要進行專門的生產制作。
比如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需要攻克高壓壓氣機以及高溫渦輪葉片材料的難題,還要配備專門的燃燒室。
在機翼方面,也要攻克噴丸成型技術,使得機翼整體壁板可塑性更強,需要先把噴丸設備和材料形變控制設備研發出來。
關于這方面,龍晨打算多花費一些影響力數值直接從系統拿出現成的。
現在他已經不太遮遮掩掩了,反正他手搓設備這事兒已經不新鮮了,就算再拿出一些大家從來沒見過的先進設備,也不至于再像以前那么驚訝,并且對他追根問底了。
關于運20機身材質,需要用到大量的鋁合金和鈦合金,這是目前比較麻煩的地方。
五十年代這時候大夏國鋁材產能嚴重不足,是后期才逐漸建立起航空級鋁材冶煉體系,并且解決了焊接和鉚接工藝的疲勞強度等一些問題。
他總不能再去提升一下鋁材冶煉體系的技術水平吧?
那樣根本來不及。
目前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必須選擇一些容易快速拿到成果的方法。
所以他找上了周主任,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周主任立刻答應他,會想辦法從大熊帝國進口一批回來。
雖然現在大熊帝國已經停止對大夏國援助,但正常的貿易進口大熊帝國還是很歡迎的,而航空級鋁材也不算是大熊帝國明令禁止出口的材料。
龍晨松了一口氣,機身所運用的材料無非就是一些鋁材以及特種鋼材,還有就是某些零部件需要用到碳纖維技術。
碳纖維技術早在之前研發衛星的時候就已經奠定了基礎,所以這個時候拿來就可以直接用。
其他方面,在飛行控制系統上,它會對運20原本的數字化航電系統進行一些閹割,用一部分機械式航電來代替,所以需要專門設計一些機械液壓式的操縱系統。
而運20的大型部件裝配,則直接依賴大量人工劃線定位,雖然遠遠不如數字化裝配來得更加精準,但現在暫時沒有時間搭建數字化裝配體系。
反正現在時間緊任務重,一切都以省時間為主。
等先制造出幾架運20,然后再同步完善生產工藝。
經過這么多產品的生產經驗,他也總結出了一個規律,雖然每個產品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樣會呈現出最完美的狀態和性能。
但畢竟時代的局限性在這里擺著,他想得再好都沒有用,得先有能落地的才行。
很多武器裝備都是這么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