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寢宮里的人都震驚了,任是誰都能聽出瓊娘話里的大不敬。
皇帝肯再次為她主持婚事,乃是天大的臉面,無上的隆寵。可是這瓊娘是吃了熊心豹膽了嗎?
竟敢這般當著萬歲的面無力駁斥。
見嘉康帝的臉陰沉下來,瓊娘毫不畏縮,只抬起頭坦然地望著嘉康帝道:“我此番入宮,便是要想萬歲請旨,將瑯王手下三司的水軍調配與我,我要親赴災地,找尋瑯王。無論生死,我都要帶他回來?!?
瓊娘說話的音量不高,可是一字一句卻鏗鏘有力。
一旁的大皇子忍不住說道:“公主,你這般語,當著真是不敬,可是罔顧父王的一片好心?”
二皇子劉剡這時也不緊不慢道:“此前,父王也已經拍了先后十批人馬搜尋,可是都未及到,而本王也帶著船隊親自去搜尋了。據當地人講,當時江面出現了龍吸水的異象。無論多大的船,在江面上都被掀翻了,甚至有些船被吸到半空又被狠狠扔甩在江岸邊,摔得是四分五裂……那種情形,是無人能生還的。”
瓊娘狠狠地握住手心,恭謹地向萬歲又磕頭道:“我與瑯王夫妻一場,他是我孩兒的父親,這點死卻不會改變,若他死,我定當替他守節,還望陛下成全義妹的這點念想,我定然要找尋到他。”
“陛下,難得這孩子這般有心,便是準了吧。”就在這時太后的聲音在宮門口響起。
不知什么時候,太后也來到了寢宮,正聽見了瓊娘慷慨陳詞的一幕。
有太后在,皇帝自然不好再說什么。而且方才二皇子的話也實在又觸動了他的傷心處,若是瓊娘不急著嫁人,那么兩個孫兒總歸不會落在別人家中,認主歸宗的事情,來日方長。而瓊娘苦求要去江患災區的事情,在太后的堅持下,他也恩準了。
當瓊娘抱著兩個孩兒從寢宮里出來,太后吩咐身邊的田嬤嬤幫著她抱著孩兒,并對她說:“萬歲這幾日心內煩憂,你當時理解。他那般語的原意,也并不是要有意欺辱你們孤兒寡婦,不過是急著想讓這兩個孩子姓劉罷了。你不愿意,有母后在,自然不叫你為難。”
太后的語不多,卻叫瓊娘心里一寬,她自是感激地向義母道謝。
不過轉身時,正看見二皇子從寢宮出來,正立在拐角處,也不知有沒有聽到太后的話。
瓊娘自是頭也不回地帶著自己的丫鬟與一對孩兒出宮了。
二皇子立在宮角處,看著瓊娘婀娜的背影,眼睛不由得狠狠一瞇,覺得這瓊娘此時倒是短了聰明,竟是這般不識抬舉。
不過她要去也好,現在那江岸邊許多村屋被毀,陡然生出許多的流民,亂得很。
而他負責協理找尋楚邪的下落,在江岸兩旁安排了不少人馬,明面是找尋楚邪,實則也是怕楚邪死里逃生,折返回京。他暗地里已經向自己的死士下令,只要見到楚邪殺無赦,尸體扔入江中便好,但絕對不能讓他活著回京或者折返江東。
心里這般想著,本該是心安的。可是今日瓊娘的話里有一句,也是勾起了他的心魔。
是啊,活要見人死要見尸,但愿這前世里唯一阻礙了他皇權之路的隱患徹底消失不見。
再說瓊娘,這邊得了圣旨后便著說準備前往災區的事宜。既然太后的話在,她倒是不好先叫公孫無奕帶著自己父母還有兒女先走了。
若是真這般不不語地走,想來皇帝那邊也會橫生枝節,當務之急,要先找到楚邪再說。
她當初之所以向皇帝求來三司的兵馬,只因為這些都是與楚邪相處甚久的下屬,有不少人都曾經到王府吃酒,瓊娘作為王妃也是打過照面的,從楚邪的嘴里也清楚這些個部將的人品,便是揀選那些忠厚可靠之人,整編成船隊,前往找尋。
而公孫無奕自然也帶著熟諳水性的部下跟隨瓊娘前往。
瓊娘復又洗凈紅妝脫下羅裙,身著男裝,也不乘轎,只跟著公孫無奕他們一起騎馬,現自從陸路進發,沿江而下,順流找尋。
當親臨到了災區時,瓊娘才發現,二皇子的話中,有一部分是屬實的——這次的災情實在是嚴重。沿途大部分的房屋倒塌,許多災民流離失所。
瓊娘甚至還看到有人拼命地攀爬高樹,想要取下枝頭懸掛著的死羊來吃。
但凡天災人禍時,總有趁火打劫的,不過這些宵小一看瓊娘馬隊個個都是是人高馬大,身佩長劍短刀,自然不敢靠前。
而瓊娘到了災區最重之地,便下馬上船。
這里叫牛尾鎮,因為江水到了此處水口驟然變窄,分流,因此而得名。
因為水窄,此處被一早搜尋的人掛上了三層的大網,用來攔截順流而下的尸首。
不過尸體打,打撈上來不少,可是都沒有見到有瑯王特征的尸首。
瓊娘又問有沒有發現常進等瑯王的隨從,公孫無奕說,他來后又看了一遍,瑯王身邊的人都無發現。
瓊娘聽聞了此話,心里略穩了穩。若是他們都不再的話,至少說他們并沒有在水中喪生。
秉持著這般想法,她現在安心,然后又命人去搜尋龍吸水的落風點,看看有沒有人從天而降,若是瑯王他們被風卷中,僥幸落到房頂,樹枝上也不一定喪生,說不定落得偏僻又受了傷,無法與官府中人聯絡也是有可能的。
可是就在搜尋如火如荼地進行時,那尾風竟然又來襲。
公孫無奕怕瓊娘有了閃失,找尋了附近當地富戶的大宅,借了間厚磚重瓦片的房子,讓瓊娘住下,躲避風尾。
瓊娘帶來的人有一部分在上游,一部分在下游,都四下分散開來。這幾日接連不斷地搜尋,無論上下都很疲累,借著這風尾,倒是能好好地休息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