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就不是盤兒能插嘴的了,畢竟太皇太后是長輩,別看宗琮當著她面抱怨一兩句,人面上也不會這么說。
“罷了,若是這次后這幾個人還不送走,朕就帶你去西苑。朕記得去年答應過你這事,正好去西苑避避暑,天氣炎熱,大臣們日日上朝也辛苦,去西苑就沒那么多規矩了?!?
按下不提,原本盤兒以為宗琮做得這么明顯,太皇太后該明白其中的意思。
在宮里活久了的人,首先必要學會的就是讀懂潛意詞,畢竟有些時候有些話是不能當著明面講的。
就好比這次的事,若是宗琮親自去或者派人去慈寧宮把話講明,就是不尊敬太皇太后,不孝順,太不給太皇太后面子。太皇太后顏面受損,自然損傷的是祖孫之間的情分。
他們通常打交道的方式就是通過某件事來表明態度,聰明人的做法就是讀明白了,就速速收手,可偏偏這次這個公認宮里最聰明的人,沒有辦出聰明事。
于是又過了十來日,宗琮就下命去西苑避暑了。
曉諭后宮妃嬪是一個,寧壽宮慈寧宮和養心殿他還親自去了一趟。當時盤兒不在場,也不知慈寧宮那邊情況如何,總而之這件事就這么定下了。
去的人除了太上皇及高貴太妃、周賢太妃,還有太上皇后,以及盤兒、胡淑妃等人,和幾位皇子公主們。
倒是陳皇后沒去,說要在太皇太后面前盡孝。
這話從表面上去看,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因為這句話又惹得宗琮不快。試想,皇后不去西苑說要留在太皇太后面前盡孝,把太皇太后撇下去西苑的皇帝不就是不孝了?
這件事也就盤兒知道,面上是沒有人能看出來的。
西苑里風景優美,十分適合暑夏來賞玩就不必說了。
不過與之前不同,這次盤兒則跟著宗琮住進了瀛臺。瀛臺的風景乃南海最佳,三面臨水,喂魚垂釣都是絕佳的好地處。
怕耽誤孩子們學業,宗琮專門從上書房抽了兩位先生,來西苑教導幾位皇子讀書。自然婉嫻她們也不會拉下,每日孩子們上午讀書,下午玩,日子過得比在紫禁城里閑適多了。
宗琮最近又多了個垂釣的興趣,這讓盤兒不禁有種仿若當年的錯覺。
前世在建平帝最后那近十年里,因為上了年紀,再加上身體也不好了,他也不怎么喜歡住紫禁城,帶著她來西苑為多。那時候他就有個垂釣的興趣,可以往岸邊一坐就是一下午。
定力十足。
她瞅了又瞅那張依舊俊朗的臉龐,覺得孩子們還小,他和她離老也還早。
前世他龍體一直很好,后來之所以會衰敗那么快,全因為他不分晝夜的操勞政務,把底子都給掏空了,這一世她必然不會讓舊事重演。
所以西苑真是個好地方,以后可以多來來。
她也這么說了。
宗琮笑了笑:“倒讓人你樂不思蜀了?!?
“我就覺得你多來這里也能放松放松,政務那么多,一天辦不完兩天也辦不完,辦了這件還有另一件,但時間過去了一天,這一天就回不來了?!?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倒有幾分禪意。
宗琮品了品,倒也覺得是這么個道理,可想歸想,放縱了一下午,第二天他又進入忙碌的狀態,雖然在西苑不用上朝,但他每天召來議事的大臣可不少。
...甚至為了方便議事,還把一些大臣們也召來了西苑,不過都讓他們住在東海附近,這樣也方便他隨時召人。
所以沒幾天,盤兒就發現進出瀛臺的大臣們多了。
他也似乎知道盤兒不待見他這么不分晝夜的忙碌,以前在紫禁城的時候,他都會把所有今天要處理的事在白天都忙完,晚上的時間自然空下來了。
現在是集中把事情在上午最遲不超過未時處理完,這樣一來太陽還沒西斜,外面日頭也沒有之前那么烈了,兩人四處走一走逛一逛,偶爾泛舟湖上,也是怡然自樂。
宗鉞他們前年就學會了鳧水,當時還是宗琮命人教他們學的。只是還沒來得及熟悉水性,后面就發生了那么多事,盤兒管著他們,他們自然就沒機會下水了。
這次來了西苑,自然要舊事重提。
當年宗鈐還小,他所謂的學,就是身上系兩個水鰾子在水里撲騰,所以這次主要是他學。
宗鐸見了十分羨慕,當初宗鉞他們學鳧水這事他是知道的,可是母后不讓他學,說光天化日之下坦胸露體乃粗鄙之舉,再說他體弱,若是下水著涼了。
這次他提出也想學,宗琮猶豫了一下,就同意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