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用膳的時候,兩人又說起蘇家要娶兒媳婦的事。
關于對象和人家,昨晚盤兒說閑話時,都跟宗琮說了,只是說著說著就跑題了,自然沒了下文。
宗琮臨放筷子時跟盤兒說,讓定了日子跟他說一聲,到時候總要賞些東西下去,一來是給蘇家面子,二來就當是給新嫁娘一些體面。
這就是過了明路了。
回頭盤兒就讓馮海派人去打聽了,之后又根據前世的記憶進行了篩選,最終留下了三家。
至于剩下的如何選擇,就讓蘇家自己去做決定,總不能她全做主了,也不太好看。
過了差不多十來天,苗翠香就進宮來說了。
說定下了兩家,一個給了毛蛋,一個給了鐵蛋。好不容易選次兒媳婦,反正哥倆也就錯兩歲,不如一起定下。
這倒讓盤兒有些詫異,她本以為要先給大侄子辦,等大的成親隔一年,再給小的辦,沒想到蘇家人倒是會省事。
轉念再想想,鐵蛋也不小了,毛蛋今年十九,鐵蛋十七,兩個都是適婚年紀,先定下隔陣子再辦一場,倒也沒什么。
按下不提,蘇家人很快就給大同那邊去了信,問蘇海今年可能回來一趟。
蘇海也有還幾年沒回來了,每次總說回來回來,但總是有事拖著。
為了這事,姚金枝沒少抹眼淚,又覺得兒子位高責任重該是如此,又心疼蘇海一把年紀了,連個媳婦都沒娶。
要不是京里需要她坐鎮看著,她早就殺到大同去了,壓著蘇海,也要讓他娶個媳婦回來。
蘇海很快就給蘇家回了信,說侄兒成親,他肯定要回來了一趟的,說七月的時候能回來一趟,蘇家人就把婚事給定在七月了。
趕是趕了點,但蘇家這邊不是有難處,再說了女方家的家世地位都不如蘇家,當初女兒被蘇家挑中了還有些吃驚,此時自然沒有二話。
再加上蘇家的給聘禮多,宮里皇貴妃也賞了東西下來,如此一來里子面子都有了,女方家更是連最后一點的意見都沒了,和蘇家有商有量準備兩個小輩的婚事。
當然,這是題外話,就不細述。
時間進入五月,本來宗琮打算帶盤兒去西苑避暑,未曾想邊關傳來金人和韃靼人都有異動的消息,事情就被拖了下來。
其實對于邊關那邊,三年一小仗,十年一大仗,但逢災年荒年天氣有異,總是有仗要打,朝廷也都習慣了。
前年和去年,兵部的人就在猜測,這距離十年一大仗也差不多是時候了,怎么關外沒什么動靜。
當然,這種猜測可不是幸災樂禍,更不是沒事找事的臆想。
和關外的那些游牧民族對持了這么多年,若是追溯到前朝,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了,朝廷早就摸出了一定的規律。
關外天氣酷寒,冷熱溫差大,又沒有農作物,只靠放牧為生。當然近多年金人和韃靼人自己也研究出一套適合他們當地的種植之法,可這套種植之法出來的年頭尚短,對方也沒有精通這方面的人,以至于產量極低,所以他們大多時候還是靠放牧以及侵略其他人為生。
所以逢有大旱、雪災的時候,大周受災,他們自然也會受到侵害。
這種情況下,好不容易熬過嚴冬,這些饑寒交迫了一個冬天的人們,第二年春天肯定要侵擾邊關,以此來獲得繼續存活下去的物資。若是逢了旱災,或者部落里發生戰爭,秋天出來打草谷自然也是必然的。
而且但凡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爭斗,難道那些異族人就沒有內部爭斗了?各個部落族群,若是把名字列出來,足以讓大周人眼花繚亂,所以他們的內斗同時也會拖延他們的襲擊邊關的步伐。
這些東西大周都研究透了,各個重鎮也沒少派探子深入腹內,各種消息匯集到一起,自然有一套‘預知’的辦法,這樣對付起他們來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各種情況都表現出,近兩年邊關肯定會發生一場大戰,可能不僅僅局限于某個邊關重鎮。
為此朝廷早就開始暗中做各種準備了,軍餉軍糧這一塊自然不用說,武器軍備也一直籌備著。
這也是宗琮為何一聽說邊關有異動,就暫時放下去西苑避暑的原因所在。
今年的天,格外的熱,剛進入五月,宮里就開始用冰了。
陳皇后一直沒說要接過宮務的事,所以宮務這塊兒盤兒就還管著,內務府那邊已經跟她通過氣兒了,照今年這種情況來看,恐怕存的冰不夠用。
盤兒自是安排他們,去皇莊或者南苑,把那邊存的冰拉一些回宮里來,務必不能缺了各處的日常用度。
另一頭,她也沒少聽下面人抱怨。
可不是抱怨嗎?若是換做以前,他們這些在主子身邊服侍的,早就去西苑那神仙才能待地方避暑了,今年看樣子只能待在紫禁城,主子們受罪,奴才們自然也跟著受罪。
當然,這也都只是閑話。
六月,邊關有戰事爆發了。
這種情況下,蘇海七月自然是回不來了。
盤兒猜想姚金枝肯定又要不高興一陣,殊不知情況比她想得更嚴重,還是苗翠香進宮說了,她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原來姚金枝想著兒子七月要回京,靈機一動想了個法子逼蘇海成親,那就是先斬后奏。
反正只要人回來了,事情自然由她說了算,所以她就把把最后的那家給蘇海定下了。
蘇家人都知道,怕盤兒知道了不高興又或是漏了口風什么的,所以連宮里這邊都瞞著了。而外面人只當是給蘇家長房的兒子辦婚事,根本沒想到這里頭還有蘇海本人一份。
作者有話要說:二更八點左右吧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