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有,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xiāng)。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
見沒有人應答,沈芫忍不住站起身,把自己的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民女認為慕容老先生的問題,早在百年前的書卷上便有了答案。董夫子提出的觀點,也恰好是民女心中所想。”
聽見沈芫的聲音,所有人朝風亭看去。
微風拂過,吹起紗幔,露出一角嫣紅色衣裙,亭內(nèi)女子的身影若影若現(xiàn)。
楚玉寧猛地睜大眼眸,風亭內(nèi)的女子竟是沈芫!雖然隔著一層紗幔他看不見,但認識這么多年,他對她的聲音再熟悉不過!
沈芫怎么也來了聞道宴?是柳氏給的帖子?
她問柳氏要帖子來這里是為了什么?為了見他嗎?
楚玉寧心中泛起疑惑,他忽然想起沈芫說的這幾句話還曾是他教給她的,只是他當時不贊同董老先生所,把這一卷匆匆翻過,沒有細看。
他還記得,當時沈芫還揪著這一頁的最后幾句話,同他說:“你看,古書有‘夫不正,妻可改嫁。’雖然我們有婚約,但若你將來考上功名后辜負我,我必定去敲那登聞鼓,與你退婚,另嫁他人!”
當時沈芫說得極為認真,可他根本沒當回事。
楚家村與京城相隔萬里,他不信她一個孤女能靠自己走到京城,更不信她能有膽量去敲那需要先挨二十大板才能敲的登聞鼓。
所以沈芫的話,他當時并未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