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的內(nèi)容比較枯燥,但是很重要,幫助你了解和過濾文章,請認真讀完。
本文講的是18世紀初英國一個地主鄉(xiāng)紳的故事,屬于喬治亞時代。具體是什么時間呢,舉個例子,比《傲慢與偏見》的時代還要早半個多世紀。美國尚屬英國的殖民地,蒸汽機沒有發(fā)明出來,火車自然也是沒有的,一切還都很原始。但是經(jīng)過英國君主立憲后,資本主義制度帶給市場的活躍卻讓一切陳舊的事物正潛移默化的發(fā)生改變。
雖然沒有維多利亞時代那樣光彩奪目,但是這個時代已經(jīng)擁有了大型的集體紡織廠,珍妮紡織機也是在這個時代發(fā)明的,人們漸漸走出土地成為工人,工商業(yè)有了繁榮的跡象。
而同時,這個時代又很黑暗。伴隨著英國的海上殖民統(tǒng)治,他們到處燒殺搶掠,販賣黑奴,殘殺土著,無惡不作。工廠主剝削底層人民,人們生活非常艱苦,而且還有天花瘟疫蔓延,大批人類慘死。婦女沒有地位,看了下那個時代的婚姻法,發(fā)現(xiàn)他們英國該時期的婦女比□□的婦女還凄慘,嫁人之后在法律上就相當于已經(jīng)死了,完全淪落為丈夫的附屬物,沒有任何財產(chǎn)權(quán),嫁妝都成了丈夫的私產(chǎn),丈夫想給誰就給誰,還不能隨便離婚。
我覺得這個時代很有特點,于是搜集了一部分資料文獻,開了這篇小說。
男主是地主階層的人物,文章主要圍繞一座莊園的繼承權(quán)更迭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男主是地主,身上沒有任何爵位,這個時代的貴族爵位不是那么簡單就有的,整個英國擁有可繼承爵位(不包括爵士)的貴族男系不超過400人(推斷數(shù)字,不太準確,可能更少),反而紳士階層的地主占有國家財產(chǎn)的60%以上。
‘紳士’二字在過去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只有特定的人可以被稱為‘紳士’,不像現(xiàn)在只是個隨便的稱呼,是個男人就可以自稱。
就像《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對達西先生姨媽說的那樣:“我決不會為了要跟您姨侄結(jié)婚,就忘了我自己的出身。您姨侄是個紳士,而我是紳士的女兒,我們正是旗鼓相當。”
‘紳士’一詞源于西班牙語,代指‘那些出身古老世系的人’,可以用來專指那些無法繼承本家族貴族頭銜的世家子弟。也就是說能被稱作紳士的人,即使沒有爵位,也一定能在某個貴族的譜系上找到他的名字。
后來,紳士有了更加廣泛的含義,還可以指高級軍官,國教神職人員,上院議員等。如果一個人經(jīng)受過高等教育,也就是昂貴的紳士教育,并最終獲得了牧師、律師、醫(yī)生等資格,那么即使他出身平民,也可以被尊稱為紳士。可是高等教育的花費不是普通人能夠承擔(dān)的起的,而且有一定的門限,所以紳士與一般人的界線仍然是涇渭分明的。
而英國的‘紳士教育’講求不分割家產(chǎn),因為一旦把家產(chǎn)分給好幾個兒子,那么屬于這個姓氏的總資產(chǎn)就少了,代表的地位和身份會隨之下降,所以多數(shù)人傾向于把所有的固定資產(chǎn)留給一個兒子,一般是長子,其他兒子則只能得到一小部分流動資產(chǎn)。這也就意味著只有一個兒子還是上流社會,而其他兒子卻會變得一文不名,變成窮光蛋。能夠被哥哥留在莊園當幫忙算不錯了,不然就得一個人出去打拼。所以這個時代的人,兄弟之間的關(guān)系非常惡劣,多是為了財產(chǎn)問題。像《簡愛》中羅切斯特先生就是小兒子,他的父親不肯給他任何遺產(chǎn),所以想盡辦法給他娶了一個帶有雄厚嫁妝的妻子,甚至不在乎這個女人有家族精神病史。我們現(xiàn)代的人很難理解,那么富有的一個人為什么不肯拿出一點點錢來分給小兒子,可在當時這就是社會現(xiàn)實,是‘紳士教育’的要求。
于是現(xiàn)實中,達西先生迎娶伊麗莎白的故事基本是不可能的。
紳士階層的人對自己財產(chǎn)能否增加十分在意,所以兒子結(jié)婚時,兒媳婦能夠帶來的嫁妝就是可以豐富自身財產(chǎn)最重要的一環(huán),老派紳士是絕對不會允許窮人嫁進自己家門的,他們對兒女的婚姻有很強大的掌控力。所以達西先生沒有父母真是個很好的設(shè)定,這意味著沒人管他,而且不光達西先生沒父母,賓利先生也沒有,試問上哪里找這么多有錢有勢,帥氣年輕,還無父無母的單身漢?
何況伊麗莎白還有個商人階級的親戚。
達西姨媽說:“你的確是個紳士的女兒。可是你媽是個什么樣的人?你的姨父母和舅父母又是什么樣的人?別以為我不知道他們底細。”
商人在有身份的紳士階層是被人看不起的,因為商人做生意的風(fēng)險太大,也許一時有錢,可是經(jīng)不起風(fēng)浪,一旦出事,馬上就淪為窮光蛋,還得回去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而且沒有經(jīng)歷過‘紳士教育’的商人,即使有錢,也只會被人看做暴發(fā)戶而鄙視。關(guān)鍵是沒有經(jīng)歷過‘紳士教育’這一項,高等教育不是隨隨便便就對普羅大眾開放的,要有特定的身份才有資格接受‘紳士教育’。到了維多利亞時代,因為社會發(fā)展的急速需求,高等教育才漸漸對一些平民百姓放開,在過去,即使有錢也進不去這種給貴族們定義的上流社會。而上流社會意味著關(guān)系網(wǎng),沒有這層關(guān)系網(wǎng),再有錢也是秋后的螞蚱,蹦q了不幾天。
所以伊麗莎白說:“我自有主張,怎么樣做會幸福,我就決定怎么樣做,你管不了,任何象你這樣的局外人也都管不了。要是他跟我結(jié)了婚,他家里人就厭惡他,我也毫不在乎;至于說天下人都會生他的氣,我認為世界上多的是知義明理的人,不見得個個都會恥笑他。”這話的確很噎人,達西的姨媽甚至大罵她:“你完全喪盡天良,不知廉恥,忘恩負義。你決心要叫他的朋友們看不起他,讓天下人都恥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