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公府。
李景隆有些憂心。
李祺此刻正準備坐上馬車,卻被李景隆一把拉住。
“文和,要不還是別去了吧?”
“我和常茂會把善后事宜做好,絕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兄弟。”
李祺笑著搖了搖頭。
“躲得了一時,躲不過一世。”
“更何況我過不了自己心里面這一關,明白嗎?”
李祺指了指自己的心口,那里還在隱隱作痛。
李景隆欲又止,最后只能嘆了口氣。
“怎么?我不能去青龍山嗎?”
李祺笑呵呵地追問道。
“倒也不是。”
“就是他們失去了親人,情緒難免有些激動,一見到你只怕會……”
李景隆已經說的很委婉了,李祺又何嘗聽不出來呢?
他只是笑著搖了搖頭。
“走吧。”
“我找人算過了,今天是個好日子。”
“宜祈福,宜祭祀!”
李景隆嘆了口氣,扶著李祺坐進馬車。
馬車款款前行,很快就出了城門,直奔青龍山。
而李祺出城的消息,不到片刻就傳遍了京師,皇帝陛下親自下令,帶著軍方諸將與李善長等人趕往青龍山。
青龍山下,繁華不再。
這一日,風雨不止。
青龍山家家戶戶都換上了白底聯子。
白燈籠,白底聯,入目只能見一片慘白。
家家皆縞素,戶戶掛白綾。
李祺穿著麻衣喪服,在李景隆的攙扶下下了馬車,一步一步地登上青龍山。
途中有百姓見到了他,可是誰都沒有開口,也沒有為難他什么,只是李祺身后的人越聚越多,大多都是老弱婦孺,現在也只有這些老弱婦孺。
李大牛和李猛率人站在旁邊,守著看著這些百姓,唯恐他們做出什么過激舉動。
風雨如晦,壓得人心里面沉甸甸的。
李祺任由雨水落在臉上,冷得人心里發寒。
青龍山后山,矗立著一座碑林。
這是李祺囑托李景隆為戰死兒郎立的衣冠冢。
青龍山五千兒郎,冒死追隨他李祺出征漠北,先是引走賀宗哲血戰數場,將這位北元大將坑殺于山洞之中,然后又追隨李祺冒死騙開和林城門,一把火焚毀了這座北元都城,緊接著遭到王保保大軍圍堵攻殺……一場場血戰下來,五千兒郎十不存一,回到家中的不到五百人!
這座碑林,一塊塊石碑上面,已經寫上了四千五百七十二個名字!
李祺身后站著李景隆、常茂、徐輝祖、朱樉、朱棡和朱棣等人。
在他們身后,則是太子標領著一眾軍方大將,包括徐達、李文忠、湯和等名將在內。
他們靜靜地看著那道瘦削身影,不敢出聲驚擾。
李祺從李景隆手中接過酒壺,倒在了地上。
“還記得這滋味不?”
“這是天下樓的燒刀子,老子賣你們五錢一瓶,你們這些家伙背地里不知道罵了老子多少回,對吧?”
“沒辦法,男人有錢就變壞,我也是為了你們著想,所以設了三樓,不讓你們手中有閑錢,出去就變壞……”
李祺絮絮叨叨地說著,一瓶酒接著一瓶酒地倒在地上。
風雨越來越大,每個人心里面都是沉甸甸的。
終于,一個老婦人再也擋不住內心的悲痛,帶著一個三四歲的娃娃,緩緩走到了李祺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