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預估了一下,十余個工程加在一起,大約是兩千五百萬左右的工程款。”
“漢業公司全部拿下,他們的利潤能做到一千萬左右。”
楊波點頭,說:“對。”
“漢業公司做工程是有一套程序的,他們會制定計劃,一切都按照規矩辦事。”
“而且,他們公司機械化很發達,效率上也是其他小公司不能比的。”
“這是他們公司最大的優勢。”
左開宇喝了一口茶,笑了笑:“楊書記,這一切看起來,我們把所有工程全部打包給漢業公司是最劃算的,是吧?”
楊波說:“沒錯,質量有保障,工期有保證,甚至價錢能再壓低,說實話,我很心動。”
左開宇深吸一口氣。
他苦笑一聲:“楊書記,那我再給你算一筆賬。”
楊波點頭:“你說。”
楊波對于招標的事情并不了解,他是全權交由左開宇去辦的,如今若非跳出來一個漢業公司,他依舊不會過問招標項目。
所以,左開宇算的精明賬,他并不了解。
如今左開宇要給他仔細算一算。
左開宇便說:“楊書記,如果按照我們當前的機會進行競標,讓眾多公司來投標,最終十幾個項目,我們需要拿出去的工程款保守估計在三千萬左右。”
“相比于全部承包給漢業公司,我們是虧了五百萬。”
楊波抽起煙來,點點頭:“是啊,這五百萬若是能節約下來,是不菲的一筆資金啊。”
然而,左開宇搖了搖頭:“楊書記,反而這五百萬我們不能節約。”
“分包出去,三千萬的工程款,這些公司最終到手的利潤合計大約在五百萬左右。”
“比漢業公司少整整五百萬,從數據上來說,我們政府不僅虧了,那些公司也虧了,是吧?”
楊波皺了皺眉,他沒想到利潤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這是為什么?
他是縣委書記,對此很敏感,馬上問:“開宇,怎么回事,兩千五百萬能有一千萬左右的利潤,而三千萬竟然只有五百萬的利潤。”
左開宇笑了笑:“這就是最大的原因。”
“其一,在施工過程中,漢業公司大多依靠機械設備,他們縮減了人力成本。”
“其二,漢業公司一切都是程序化施工,工作人員是他們內部的,就算是找外包,也是他們經常合作的外包公司,工人價格也就更低,而且,機械化作業比勞力作業更輕松,人工費用低一些很正常。”
“其三,工人的衣食住行,漢業公司必然全包,這一筆費用,他們內部自銷,能壓多低壓多低。”
“其四,他們的施工工期會大幅度縮短。”
“其五,將工程全部給漢業集團,各項目將被整合成一個大項目,他實際上是一個內循環,對外界產生不了任何的影響。”
楊波聽完以上五點,他將煙頭熄滅,良久沒有說話。
左開宇說:“以上五點,對其他地方來說,是天大的好事,但對全光縣來說,完全不適用。”
“一,縮減了人力成本,工人怎么創收?”
“二,漢業公司全部用他們內部人員,全光縣的勞動力怎么辦?”
“三,工人的衣食住行被公司全部解決,全光縣當地人又少了賺錢途徑。”
“四,工期縮短,有利的依舊是漢業公司,全光縣得不到任何的實惠,而且我們這些工程并不奢求進度。”
“五,之所以把這些工程分割成十余個小項目,就是想要每一個小項目在產生內循環的同時促進全光縣這個外循環一同運轉。”
“綜上所述,我們此番出資三千萬,實則有一千萬在為全光縣的經濟流通做貢獻。”
“如果把所有項目全部交給漢業集團,他們將帶走一千萬的純利潤,全光縣得到的利益微乎其微。”
楊波又抽起了煙。
左開宇的話讓他振聾發聵。
他沒想到,這一筆賬要這么去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