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安打包票,絕對不會把大虎借給任何人,天皇老子來說也不管用。
炕桌邊趴著的青川犬大虎,正下巴擱在前肢上假寐打盹,忽然耳朵閃了兩下,緩緩睜開狗眼。
大虎也聽進去嘞。
妹妹李曉,揉揉大虎毛茸茸的腦袋笑道:“咱家大虎最乖嘞,絕對不跟外人跑。”
大虎閃了閃兩下耳朵,重新深吸一口氣,下巴穩穩落在前肢上繼續合上眼假寐。
后一日就是立冬。
在80年代不囤菜會餓死的,就是字面意義上的餓死,然后警察法醫都來圍觀,給個結果“沒有惡性刑事案件,這家人是餓死的”。
所以在80年,家屬屯里的屯親囤菜,那大白菜不是幾百斤,而是三千斤的囤。越冬得囤上1.5噸的大量。
最主要的大白菜儲備足了,剩下的就是土豆蘿卜幾百斤,蘋果鴨梨幾百斤這樣。進入十二月份之后,市場上基本上買不到什么菜了。大多是凍豆腐凍秋梨一類的凍品。
在林場工人的工資只有38塊的年代,市場上的大棚黃瓜差不多七八塊一斤。誰肯用一個月的收入買十斤黃瓜?只能自家開始囤菜。
家屬屯里,沒到冬天,就會比較流行的一種病,爛嘴角。無論是大人小孩都容易得,就是因為蔬菜太過于單一,缺少某種維生素。
張嬸兒猛地一拍大腿,忽然喊道:“壞了壞了!得趕緊砍白菜。”
興安嶺有一句老話叫做:立冬不砍菜,必定受一害。也就是說,大白菜最晚立冬的時候,就要收回家,否則就凍壞了,冬天就沒有大白菜吃了。
張嬸兒忙不迭把籃里的菜和蛋留給宋蘭花,趕緊回家去砍白菜,叫幾個侄兒都來幫忙。她家姑娘外嫁出去了,只有年底時候,在農村嫁出去的閨女,會在過年前兩個月回趟娘家。
有時候她大侄子和二侄子回來蹭飯。大侄子進姑家,那還不直接上炕,伸手專拿愛吃的。所以張嬸兒和兩個侄兒關系很好,有什么活兒,都喊侄兒來做。
母親宋蘭花一聽,去菜窖里點一點過冬儲備的菜。土豆,胡蘿卜,大白菜。開春前還好說,蔬菜相對還菜窖里還算新鮮。等開春后,土豆發芽了,胡蘿卜冒葉了,大白菜也軟趴趴的軟乎,口感很不好吃。
母親喊李曉去缸里撈酸菜,李曉還沒應聲,李居安將活兒攬了下來。
“媽,我去拿。妹妹你緊著吃飯。”
李曉吃飯慢,磨蹭了好半天磨磨唧唧的,一碗還沒吃掉。李居安心疼妹妹,去拿酸菜。
冬去拿酸菜真是一種“享受”啊,接近零度的大缸,水面漂著一些冰碴子,然后從里面撈出來兩棵酸菜……
嘖,那酸爽的滋味兒,可甭提了。
立冬這日到了。
李家屯可熱鬧,冬捕、冬泳、還有餃子、酸菜燉粉條和冰糖葫蘆,處處都是孩子的歡聲笑語,屯親也樂呵呵地歡聚在一起,慶祝一年一次的立冬。
林家來了很多親戚,十分熱鬧。張家的親戚也來了許多,熱熱鬧鬧聚一起。孫家和陸家剛干了仗,但也不影響兩家各自過立冬吃團圓飯的心情。
李居安領著大虎,在院子里忙碌,按照母親的指示搬柴火,撈酸菜。邊上妹妹李曉樂呵呵地搬來凳子,讓哥哥坐得舒服些。
雖然李家人少,親戚也不來串門,但他覺得十分溫馨滿足。就這樣一家人健健康康聚在一起過節,過好踏實的每一天,讓他心里有說不出的安穩感。
昨日他帶回來的野豬肉和狍子肉有多余,母親手很巧,已經將多余的肉做成臘肉,等著過年用。
宋蘭花把把鹽炒熱,用鹽把肉擦拭一遍,然后在肉的一端穿一個洞,穿上麻線后把肉掛起晾干,大概3個小時,然后把肉拿下來腌制個12小時,掛在陰涼通風的地方直到風干。
這樣風干的臘肉,過一周后就能吃。香濃的葷香味兒,加上調料的香味,只要掛上一天,走到窗臺口,那陣陣咸香就飄過來了。
李家土房子雖然小,但很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