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安送別了鷹屯的劉家人,拖著沉重的兩條腿回了李家老宅。
老宅里,母親宋蘭花正在灶間里忙碌,將他帶回來的大江鯉剁塊,做了熱氣騰騰的葷菜。
興安嶺的屯親很少吃魚,姑嫂也不會燒魚,但母親過去娘家靠海,她靈活的巧手處理起魚肉來,手起刀落,干脆利落的很。母親一邊炒著油鍋,一邊絮絮叨叨喊著他,說著家鄉的菜式。
李居安趕緊洗了手,來到灶間幫著母親一道燒菜。
這一道蒸魚塊,就沒埋沒江鯉魚的新鮮勁。母親將江鯉魚切成3厘米大小的魚塊,腌制去腥入味后,然后掛糊炸透。各大碗都是魚塊,上鍋蒸透,八大碗蒸一鍋、一鍋正好一桌菜。
熱氣騰騰的碗,一碗碗從蒸鍋里端出來,然后“嘩啦”澆淋上同蒸的料汁。妹妹李曉都迫不及待坐在炕桌邊用小勺子敲碗了,激動地眼睛亮晶晶,俏生生喊著:“哥,我把碗筷都端好啦。”
懂事貼心的妹妹,讓李居安心中暖洋洋的,笑著揉揉李曉的頭發,喊道:“好嘞,來,坐下吃菜!嘗嘗媽的燒魚手藝!”
蒸魚塊吃起來咸鮮怡人、酸爽入味,李居安夾起一筷子蒸魚塊,慢慢咀嚼,滾燙剛出鍋的魚塊,還澆裹上醬汁,再加上軟滑鮮嫩的魚肉,別提多好吃。他感受口腔中鮮香美味的魚塊,都舍不得吞下,在口中魚肉滾來滾去,這才慢慢咀嚼了將肉咽下。
他舀了一大勺醬汁,鮮香咸美的魚塊肉拌著飯。顆粒飽滿的大米吸飽了魚塊的湯汁醬汁,帶著米香的味道,還散發出魚鮮嫩的葷香味兒,光是看著就好吃。
他大口埋頭扒著醬汁拌飯,一口氣吃了三大碗,舉著碗抹了把嘴,滿足地喊道:“媽,真好吃!再添飯?!?
母親宋蘭花瞧著一雙兒女吃得那么滿足,心里也燃起成就感,咯咯笑得開心,說道:“好,好吃就多吃點魚,飯少來兩碗,這都三碗了,吃多了不消食,晚上又得喊胃疼?!?
李居安聽著母親絮絮叨叨的嘀咕,一點都不覺得厭煩,反而很有家的溫馨親切感。
晚間飯過后,他和李曉幫著母親處理剩下的大江魚,母親宋蘭花手把手地教兄妹連個。
“在你們姥姥家啊,管這叫拾搗,就是把魚多清洗幾遍,然后把尾巴剪掉,魚鱗去掉,油脂去掉,還得用剪刀開膛破肚,把魚肚子里的臟東西去掉。”
李居安系上圍裙,學著母親將魚肚子里的內臟挖去,最后再沖洗一下,然后把魚剪成一段一段腌制好,就能包起來,放在窗臺外的雪地里,凍起來備用。
屯親們都在窗臺雪地里凍上包好的餃子,獵戶人家會將打獵后吃不完的葷肉,比如野豬肉,山雞肉凍在雪地里儲存。倒是李居安頭一回在屯里開先河了,凍起了吃不完的魚肉。
幾十斤的大江鯉,一條條被處理完后,凍在院子的雪地里,就連獵狗們都懟著鼻頭,好奇地在雪地上聞來聞去。
林家的兒子林家棟來串門,他是幫林梅來帶信兒的。林梅新做了些包子,要林家棟給帶來,給李居安嘗嘗。林家棟瞧見認準了的未來姐夫,笑得眼睛彎的和什么似的,貼著李居安親熱地嘮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