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頭出現人的喧鬧喊叫聲,二大爺問:“啥聲音這么吵。這片也不通車啊。”
他本來以為轟鳴聲是,陳家老爺開車,順道著把什么東西運送上來,也賺些外快。沒想到是生產大隊過去的老王,踩在牛車上,從三輪上跳下來,將幾塊破破舊舊的板子從車上取下來,還有一個個舊箱子被抱下來。
奇怪的木箱,讓大爺和二大爺看得疑惑。李居安笑著給兩位大爺說:“這玩意兒我也是第一次試,還不知道行不行。要是能造出王臺,才算成了。”
生產大隊過去的舊蜂人老王哈哈笑道:“毛頭小子這陣老往咱們那片跑,還去老工區問了老劉和老陳,想著造王臺。這手藝活兒還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學會的。咱就想著啊,能跑來搭把手也是好的。”
舊蜂人老王住在望興屯,李居安過去在望興屯打獵的時候住在老趙家里,也老王也有些交集,嘮過嗑。老王告訴他,生產大隊的老蜂場那時候經常遭熊,蜂場經濟效益好,每當春季繁殖期過后,大流蜜期的到來,三月開始就是采集蜂蜜的適宜時機。
那一陣土養蜜蜂取蜜,采摘是最佳月份,除了春季,還有秋季。這兩個季節是蜂蜜產量最高的時期。
老王那時候掰著手指和他細數過:“咱們老隊長那辦了個蜜蜂養殖場,蜂箱就有200多個,,蜂蜜進入采收的時節后啊,預計整個采收的時間將會持續一個季度。咱們這片山的蜂蜜含水量也是最低的,口感也好能賣出去好價錢,南方人搶著要。”
老王在生產大隊的舊蜂場干了大半輩子的養蜂生活,要不是蜂場做的太好,每年秋季太多熊光臨蜂場,擱現在或許他還在蜂場里干著。
李居安和他嘮嗑,說道:“也是,生產大隊講不定現在將這200多個蜂箱子留下來,王哥你還能在山里做蜂王。”
老王哈哈大笑,說起養蜂他是滿心滿眼的驕傲。所以他一知道李居安找上門想學養蜂技術,身板子都挺直了,興奮的很,就怕后生不想學,或者遇到點難題就后撤。
他將過去舊蜂場的幾個舊蜂巢,蜂箱都帶來,仔細給李居安講解,咋樣才能發展蜂群。
大爺和二大爺見有客人來了,自然也不好多坐著,但兩人又好奇,就揣著手,邊剝著花生邊看。那舊蜂箱里,發出嗡嗡的聲音,還有零星的一些蜜蜂往外跑,在屋里飛。
二大爺問宋蘭花要來蒲扇,嫌棄地揮兩下,說道:“這啥玩意兒啊,凈擱那往屋里飛。”
老王生怕他折了蜜蜂,說道:“小心著些,這蜂沒幾只,待會兒它就飛出去了。”
二大爺看著老王教李居安養蜂,干脆起身,嘴里說道:“這片旱地也只能這么整了唄。要不還能干哈,也就養養蜂,種種樹。能結果子就不錯了。來一趟也不容易,遠得很。”
母親宋蘭花有些尷尬,李曉瞧瞧母親,瞧瞧二大爺,忽然張嘴說道:“二大爺下回來講不定都不認識這了,今個哥哥領著二大爺回道上,下回我領二大爺進來坐。”
二大爺揮起蒲扇就作勢嚇唬小孩,說道:“你這小丫頭,嘴皮子利索的。行行,回頭我倒是瞧瞧這片旱地還能咋整。”
他和大爺都不信這片旱地能搗鼓出什么花樣,覺得翻不出什么水花。兩人又剝了會兒花生米,聽著李居安和老王說著他們聽不懂的養蜂的話,也就找了借口起身回去了。
兩人回去后,二大爺的兩個兒子問他,“爸,李居安那房子整成啥樣了,您瞅著覺得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