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月一到,屯里鄉親們就開始跑山,采山。冰雪融化,地上泥濘的很。后世人們跑山有騎電動車的,騎摩托車的,還有踩著三輪的,還有的鄉村盤山道一路到山頂,直接開著轎車上去的。
現在這年代交通工具落后,山里只有老參道和爬犁道,屯親跑山主要靠步行。妹妹李曉想要坐在自行車上去,李居安瞅了瞅彎曲難走的老參道,地上全是枝丫遍地的,自行車危險的很。
“走上去吧。咱們走幾十里的就成。”
跑山路途有遠有近,近的是幾十里,遠的話,上百里都有,吃喝拉撒都在山里,過夜就得專門找獵人小屋,或者林員值班室,湊合上一晚。
宋德生喜滋滋地扛著布兜子跟上來了,周六他閑得發慌,就喜歡往山上鉆,還樂呵地帶著鐵絲圈,對李居安說道:“咱們多下幾個套。回頭要是能逮著山雞,或者跳貓子,也好回去給媳婦兒加個餐。”
陸志強和陸錦揚跟著陸父和陸家二姑也進山了。他們剛好和李居安順路。陸志強對李居安擠擠眼說道:“孫為民也進山來嘍,回頭小心著點,他對咱們可有意見,當心他使絆子。”
李居安笑道:“采山又不是放山,隨便瞎踩點,回頭去集市賣了小賺一筆。要是放山叫棒槌跑了,我可要和他干仗。”
5月采山,9月放山。
在興安嶺,每到農歷四月初至八月中的白露,約莫9月,就可以放山,也就是進山去進行山參的采收習俗。
李居安記得,姥爺還在的時候,常給他說,放山人會自覺的遵守一個規矩,那就是“抬大留小”,那就是“紅榔頭市”。得等八九月份,人參籽紅透了,就被稱為紅榔頭市,然后要把人參籽埋在原來的地方,并且平整好,以備來年,之后幾年源源不斷還能放山。
要是采挖人參出土后的幼嫩植株,被叫做“放芽草市”還得埋回去,讓它繼續長。老參人挖參的過程,三跪九拜系紅繩,規矩也很多。等到每年野山參8月果實成熟時,附近村民就會三五成群去挖參,挖參也叫“放山”,人參則被稱為“棒槌”。
陸家兄弟笑瞇瞇貼著李居安,邀他等挖參季時候一道進山挖棒槌去。
“咱家老爺子認識過去專門的參柜,那人賣棒槌可有門道,認識不少南方來的客商。”
“參柜”就是專門管理放山人上山挖參的人。挖參的團隊一般由三到五人組成,也有十幾人甚至二十幾人一伙的。也有單干的。如果單干,這需要極高的技藝和膽量,畢竟山里什么兇猛野獸都有。哪怕是獵人也不敢獨自一人,走個幾百里進深山,遍地都是危險。
李居安想了想,張迎年上一世和他一道南下經商,做的就是倒買倒賣的活兒,將興安嶺的物產,高價倒賣到南方,可不比參柜門路更四通八達么。
張迎年手中有不少南方客戶資源,說起來他想要賣棒槌還得找上張迎年。但他一想到前世被張迎年背刺,舉報,鋃鐺入獄,心里就怒火中燒。這個張迎年,踩在他身上發財,背后刺兄弟兩刀,這個仇,必須報。
李居安說道:“放心吧,只要到時候棒槌能挖出來,不愁沒有人收。”張迎年的客戶資源,也是他過去的客戶資源。那些領導,老板在哪些個地方,張迎年知道,他同樣知道。而且他現在知道的信息,比張迎年更早。
陸志強笑他說道:“挺能夠啊李居安,但我咋不信呢。我覺得你也就是一張嘴硬,你哪能認識參柜?回頭再說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