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佛堂出來,周嬤嬤提著六角宮燈在前引路。燈罩上繪著精致的梅蘭竹菊,燭光透過薄絹,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她們沿著青石板鋪就的小徑緩步而行,穿過開滿牡丹的后花園。夜風拂過,帶來陣陣花香,與佛堂的檀香氣息交織在一起。
繞過假山流水,穿過幾重月亮門,周嬤嬤帶著景春熙來到了慈寧宮的前殿區域。夜色中的慈寧殿正殿巍峨壯觀,飛檐翹角直指蒼穹。黃琉璃瓦在月光下泛著柔和的金光,與朱紅色的殿柱形成鮮明對比。殿前的漢白玉臺基寬闊平整,每一級臺階都雕刻著精美的云龍紋,龍鱗在月光下若隱若現,仿佛下一刻就會騰空而起。
正殿的朱紅大門緊閉著,門上的鎏金銅釘排列整齊,在宮燈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周嬤嬤取出一把銅鑰匙,打開了側邊的小門。隨著\"吱呀\"一聲響,殿內的景象緩緩展現在景春熙眼前。
高大的金柱直通殿頂,柱身上盤繞的金龍在燭光中栩栩如生。金磚鋪就的地面光可鑒人,倒映著殿內搖曳的燭火。正中央的寶座上方懸掛著\"慈寧宮\"的金匾,筆力雄渾,氣勢非凡。整個大殿空曠而肅穆,每一處細節都在訴說著這里曾經的主人有多么尊貴。
景春熙站在殿門口,沒有立即踏入。她仰頭望著這座見證了無數宮廷往事的殿堂,忽然感到一陣莫名的情緒涌上心頭。這里的一磚一瓦,一器一物,都凝聚著無數匠人的心血,承載著太多人的悲歡離合。而如今,這一切繁華都成了過眼云煙,只剩下一座空蕩蕩的殿宇,在月光下靜靜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周嬤嬤正要引她入內,卻見景春熙輕輕搖了搖頭。少女的臉上沒有畏懼,也沒有向往,只有一種超然的平靜。“世子應該快回來了,”她的聲音在空曠的殿前顯得格外清晰,“我們還是回去等他吧。”
周嬤嬤略顯驚訝地看了景春熙一眼,隨即了然地點頭。這位小姐年紀輕輕,卻能在這金碧輝煌的宮殿前保持如此淡泊的心態,實在難得。老嬤嬤眼中的贊許之色更濃了,她提起宮燈,帶著景春熙從正殿另一側的小路返回。月光灑在兩人的背影上,將她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沿著青石板鋪就的宮道緩步前行,景春熙的目光掠過兩側紅得像是帶淚的宮墻,忽然輕聲問道:“嬤嬤家里可還有親人?日后...可會出宮榮養?”話一出口,她便暗自懊悔。
月光下,她看見周嬤嬤佝僂的背影明顯僵了僵,那雙布滿老繭的手緊緊攥住了宮燈的提梁。
宮燈在夜風中微微搖晃,將兩人的影子拉長又縮短。許久,周嬤嬤沙啞的聲音才在寂靜的宮道上響起:“老奴七歲就進了崔府,跟在太后娘娘身邊當小丫頭。”
她的目光穿過重重宮墻,仿佛看見了遙遠的過去,“娘娘出嫁那日,老奴抱著妝奩跟在花轎后面,看著十六歲的娘娘戴著鳳冠走進這深宮...”
周嬤嬤的腳步漸漸慢了下來,枯瘦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宮燈上褪色的彩繪。“看著娘娘生下燕王殿下,又看著世子爺在慈寧宮里蹣跚學步...”
她的聲音忽然變得很輕,“這宮里的一草一木,都刻著老奴這一輩子的記憶。出宮?能去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