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永堅(jiān)家人多,土地分的也多,一共是一百一十畝;景長鳴景長度家四十五畝;景永強(qiáng)家六十畝;還有景永誠家的七十畝。
幾家合一起差不多三百畝地,望過去差點(diǎn)不見邊際,說不苦惱是不可能的。
剛剛丈量土地的時(shí)間極長,景長寧也思索了許久,現(xiàn)在才說:“要說難也不難,但是得大家的心齊,牛馬集中起來一起用,力氣也得往一處使?!?
他倒是有點(diǎn)想法,不過覺得也不能都自己亂做主張,還得回去跟父親商量,畢竟各家的人數(shù)不同,勞動工具也不同,最擔(dān)心的是心不齊,什么都順順利利的還好,但是如果有什么天災(zāi)人禍沒有收成也很難說,他也不想干吃力不討好的事。
二郎沒有吭聲,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主要是這里的土地太平坦了,而且土質(zhì)都是一樣的,真的很適合大片集中種植,所以也說:“我們回去跟祖父好好商量?!?
其他三戶不明所以,但是也知道他們是有想法的,都齊聲附和道:“反正離春耕還有很長時(shí)間,改天我們再上門去叨擾大哥(大伯父)?!?
叔侄二人都是有想法的,而且有了想法也不拖延。
第二天早上,景長寧和二郎就各自拿出了集體種地的章程交給了父親(祖父),除了沒具體說要種什么,其他都事無巨細(xì),用文字和表格進(jìn)行了表述。
所以吃完早飯后不久,景永誠就讓家里所有人都坐到了一起,商討著年后種地的事,起碼家里人商量通過也完善了具體細(xì)節(jié),才能夠跟另外幾家商量,這就需要集思廣益。
景長寧:“還是要把其他幾房人都集中起來,合理利用現(xiàn)有的車馬工具,大面積種植才能省銀子省力?!?
總不能讓老爹老娘還有幾個嫂子侄女真的天天去擺弄土地,那就得有省力省人的方法。
二郎:“每個季節(jié)最好都種一樣的作物,集中種植、集中收獲、集中買賣,一樣省人工,只要找到好的銷路,可能更賣得起價(jià)錢?!?
家里的大部分人都只有聽的份,誰都沒有種過地,能聽懂就不錯了。
爭論最多的是,用車、用馬、用銀子、用人工如何分配的問題;他們家有馬有騾子,還有車,而其他幾家可能人力會更多一些;而每家需要耕種的田畝也不一樣,這個算數(shù)問題景長寧和二郎倒不覺得有什么難度,只是章程必須清楚,還要簽字畫押,虧了誰都不好。
景長寧:“車馬工具都得折算成銀子,或者變成集體租用,就是連土地的畝數(shù)也可以一起折算,到時(shí)候多算多收多得?!庇H兄弟還得明算賬,種這么一大片地不讓幾家事事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以后親人就會變成仇人。
讀書人聰明,有善于舉一反三,多解釋幾次,大家也明白了。
二郎:“出工多少也可以統(tǒng)計(jì)出來,這個可以像長工短工那樣,做多少掙多少銀子,不難。”
每一季或者年終先扣除成本,計(jì)算每畝的平均收入都不是難事,重要的還是出很仔細(xì)的章程。
他們有考慮到了,像景長鳴景長度這兩家,沒有多少銀子肯定愿意多出力;而景永堅(jiān)一家,家里兒子小子多,又有一兩個是肯動腦的,肯定有想法去做售賣;這就需要有很明確的章程,不然極容易扯皮。
二郎:“再就是,得選幾個腦子靈活,巧舌如簧的出去走走,除了買賣我們的產(chǎn)出??梢钥纯从袥]有其他增加收入的渠道,最好能多闖出些賺錢的門道,耽誤的時(shí)間肯定也得算工錢?!?
莊氏:“也可以按收入計(jì)算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