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放路上直至到了崖門村的生活,景春熙撿著緊要的說了個大概,其中的艱辛、生活的壓力,家人們受的苦都得讓他們知道,獨獨沒有說家人死亡或者傷殘的事。
更跟他們道明了長輩們對他們的期望,景春熙說話期間,教室里自始至終都很安靜,孩子們恨不得把她說你每一句話、每一件事都牢牢記在腦海。
五頭坐得比較靠前,他聽著聽著臉繃得緊緊的,手掌也緊緊地捏成了團,應該也是聽進去了。
就算是還抱在手中聽不懂的,一開始眨巴著大大的眼睛瞪著前面的漂亮姐姐看,但是聽得久了,有的吸吮著自己的手指,還有的把玩丫鬟婆子垂下來的頭發,只有一個小的有點鬧,被抱了出去。
待到把每一房的書信都發下去,孩子們的情緒又亢奮了起來,但是也只是面露欣喜或者手腳帶抖的,但并沒有大聲喧嘩。
景永誠這一房孩子最少,而家書每次都是最多的,誰都惦記家里的孩子。還因為景永誠有要求,要他們每個人多給孩子們寫信,多關懷多鼓勵,讓他們時時刻刻感受到遠方親人的惦念。
他和老夫人還有景永寧以身作則,每旬必寫一封。還要求每一房的長輩都要寫給本房的小輩,哥哥姐姐也要寫給弟弟妹妹,所以光是書信就是一大撂。
其他兩房的也不算少,都有五六封。
而最少的就是剛剛叫囂得最厲害的五頭這一房,他們一共收到三封信,其中一封還是二郎代筆的,不過是以他們長輩的口吻。
另外兩封本是沒有的,他們這一房只有景長鳴、景長度沒有納妾,只有景長度一個兩歲的小女兒留京,去年流放的時候女兒才牙牙學語,根本就看不懂信,離開幾個月連爹娘長什么樣子可能也都忘了。
所以他們只是一家人過來央求,希望熙姐兒和姑母幫他們多看顧孩子,送過來的也僅是兩套她娘用舊衣服改成的小衣,還有一個小枕頭,一個小玩偶。
景春熙當時還笑著安慰他們說,讓他們別擔心,說是都安排有婆子丫鬟照顧孩子,女兒在莊子里吃穿不愁,穿的衣服也比你們的好,當時景長度的媳婦還很尷尬來著,可能是覺得自己送的東西太舊了。
其實這些他們也不會不懂,他們都知道自己孩子的大致狀況,因為景秋蓉的去信里對孩子們的安置都有專門說明。但到底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心疼,自己不穿也想做給孩子,慈母之心彰然若現。
但是后來看他們兩兄弟對家里的其他嫡親孩子都沒有點表示,還被景永誠和老夫人叫過去教訓了一頓,讓他們摒棄前嫌,別把長輩間的恩怨撒到小輩身上,要求他們兩兄弟也每旬好好寫個回信,還要以嫡親長輩的口吻來寫,所以才多出來那兩封。
景永誠和老夫人也算用苦良心。
不知道是不是景長鳴景長度回去后也教導了家里的孩子,他家幾個孩子還算懂事,沒錢買貝殼也抽空去海灘上撿了不少,給他們全部捎了回來。
貝殼雖然沒有買的那么漂亮,對沒有見過大海的孩子們來說都是好禮物。
再加上景春熙和小團子們買得多,也勻出來一點給他們,總算還可以看得過去。
所以看了那些書信和禮物后,五頭似乎受了打擊,把頭埋得低低的,就是六頭也一個樣。
趁他們分禮物的空隙,景春熙繼續把長輩們現在也在組織春耕生產,同樣要挖地種地的現實又跟他們說了一遍。
崖門村所在地區的風土人情,以及村子的狀況也都讓孩子們有個大致的了解。讓他們知道家里的長輩哥哥姐姐過了那邊不是去享樂,也是要種地受苦的,而且也在那邊認真學習和習武,也跟他們一樣,想重振家族門楣。
更是鼓勵他們學文的爭取考個功名,習武的以后做個將軍,使得孩子們精神又一次受到了鼓舞,一個個暗地里都卯足了勁。
五頭這一房,景春熙多提點了幾句,說那邊的長輩們雖然寫的回信不多,但是他們只要聚到一起,聊到的都是家中的這些孩子,還是挺想他們的,更是讓景春熙帶了話。讓他們知道長輩們其實都有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們要學好、要爭氣,要團結和善待弟弟妹妹,別一個窩里斗,一直講得五頭六頭都信以為真,顯然被安慰到,連帶著家里的弟弟妹妹都眉開眼笑。
孩子們又領完自家的禮物,也不敢再上前來追問什么,但也不舍得走。
景春熙沒想到的是,最后米嬤嬤得到授意宣布解散,孩子們并沒馬上跑,而是又有孩子發了指令,一個個站起來不約而同向他們鞠了一個躬,道了一聲:“謝謝姑母!謝謝熙小姐!(熙表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