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擔(dān)心爺爺不接饅頭,四兒用已經(jīng)咬有一個缺口的那邊饅頭,去輕輕觸碰爺爺?shù)氖种负褪中模屗兄阶约阂呀?jīng)吃了一半。
他想是在用這種方式告訴爺爺:“我已經(jīng)吃了,您也吃吧。”他看著爺爺,眼神中帶著一絲期待,希望爺爺能接受這份心意。
老漢接過饅頭,兩手一摸,顯然已經(jīng)知道四兒的意圖。或許是爺孫倆這樣相互謙讓的場景,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無數(shù)次了,他不用摸就已經(jīng)猜出來了。
這一次,他沒有拒絕饅頭,也沒有馬上把饅頭往自己的嘴里送,而是兩只手繼續(xù)摸索著,他動作很慢,手指在饅頭上輕輕捏動,盡力讓兩半饅頭大小一致,然后才從中間把饅頭掰成了兩半。
掰開后,他將其中一半舉到四兒的位置,哆嗦著手示意四兒,聲音很是嚴(yán)厲:“吃!”老人的語氣雖然強硬,但眼神中卻透著無盡的溫柔和關(guān)愛。
四兒噙著眼淚接過,才開始咀嚼本就咬在嘴里的那一小口。他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卻沒有流下來,也明白爺爺?shù)牧伎嘤眯摹?
這種場景,看得阿七心里好難受,他有點后悔自己饅頭拿少了。他看著這對爺孫,心里滿是酸楚,卻又無能為力。
這時候四兒才小聲沖阿七道了聲:“謝謝!大叔!”他的聲音很輕,還是擔(dān)心驚擾了周圍的人。
四兒這時候顯然很感激阿七,忽然想主動向阿七示好。他一面細細嚼著嘴里的饅頭,一面示意阿七靠他近一點,還把頭往阿七的肩膀上靠了過去。
孩子的動作很自然,仿佛已經(jīng)把阿七當(dāng)成了值得信賴的人。他小聲提示:“大叔,但凡四肢健全,腦子沒問題的,連做乞丐的權(quán)利都沒有,小孩子也不例外,您看看四周的乞丐。”
阿七回頭大致望了一圈,乞丐堆里,四兒和爺爺兩人狀況還算是好的。有些老乞丐或是病了的乞丐,躺在稻草上一動不動,也不知是死是活,他們的身體被疾病和饑餓折磨得不成樣子。恐怕到死自己都不知道,是病死的還是餓死的。
年輕點、青壯點的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要么就是鼻涕垂下來都不知道擦,眼歪嘴斜的癡傻人,也不知他們是怎么活下來的。
奇怪的是,一圈看過來,像四兒這樣的小乞丐幾乎沒有。
四兒嚼完嘴里的饅頭,手里的都不太敢往嘴里塞,他生怕吃完后,以后再也沒有了。
但是又忍受不了肚子的饑餓,只能慢慢剝饅頭上的一點點黑皮,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食物,繼續(xù)放嘴里細嚼慢咽。
四兒身旁的爺爺,那動作跟四兒也差不了多少,這么慢吞吞地吃,半個饅頭起碼可以吃上半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