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三孫朱允熥品格貴胄,天資聰穎,寬厚仁德,敏而好學,溫文得于天縱,孝友因與自然。式稽令典,載煥徽章,祭告天地,恭詣太廟,授予冊寶,立為皇太孫,布告天下,咸使聞之。”
奉天殿內,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程序。
朱允熥,正式被冊封為皇太孫。
太子妃呂氏和朱允炆則在東宮內禁足,令其閉門思過。
宮門已經打開,城外的兵馬也都返回了各自駐地。
京城又恢復了往日的車水馬龍,一切似乎都沒有變。
只有官場里的人知道,權力階層發生了“劇震”。
立皇太孫的圣旨,由禮部通過驛站急遞發往全國各府縣。
與此同時,另一道圣旨也發到了五軍都督府。
“擢升虎賁左衛指揮僉事、明威將軍藍太平為中軍都督府同知,兼任虎賁左衛指揮使,錦衣衛指揮使,授太子少保銜,柱國,特進光祿大夫。節制京師內外兵馬,三品以下武官任免,無需請旨。”
“開國公,左軍都督府僉事常升,兼任府軍前衛指揮使。”
“擢升金吾后衛鎮撫傅讓為金吾后衛指揮使。”
藍太平此時體會到一個詞,叫做“權傾朝野”。
這次事件中,朝野上只死了一個人,就是蔣瓛。
蔣瓛因欺君罔上,構陷忠良,制造冤獄,判處死刑。
這蔣瓛可謂血債累累,在錦衣衛指揮使這個位子上,他是人見人怕的“惡魔”。
但是一旦失勢,就是被痛打的落水狗。
圣旨剛宣告完,還在奉天殿內,不知在誰的帶頭下,滿朝文武直接動手群毆他。
不論是大漢將軍,還是府軍前衛的人,都只是看著。
朱元璋張了張嘴,但看到冷眼旁觀的藍太平,還有已經紅了眼的一眾官員,最終還是閉上了嘴。
待到眾人散去,蔣瓛早已經一命嗚呼。
可憐一代特務頭子,竟然落了這么個下場。
涼國公府
“太平,不是老叔說你,哪有造反造一半的?你可不要低估咱們這陛下,他能從一個要飯的和尚,成為當今天子,這一路走來靠的可不全是運氣。”
傅友德憂心忡忡的說。
“傅叔叔,我并沒有想造反,最多算是兵諫吧。”
“我只想幫允熥拿回屬于他的東西,讓咱們淮西父老能夠安享晚年而已。”
藍太平誠懇的說道。
“唉,但是在任何朝代兵諫跟造反性質都一樣,結果也是不成功便成仁。一旦陛下重掌兵權,就是你我的死期。”
“陛下仍坐于堂,如利劍懸于顱啊!”
傅友德久經官場,又跟隨朱元璋多年,深知他的心狠手辣,鐵血無情。
“陛下已至暮年,他所想不過是大明江山的傳承。他不愿立允熥為太孫,不過是怕我們這些外戚過于強大。”
“現在木已成舟,他還的指著我們為允熥保駕護航。所以,傅叔叔不用憂慮。”
“咱們不是說了嗎?挾天子以令諸侯,現在目的達到了。”
“您放寬心,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藍太平波瀾不驚的說道。
“既然大侄子都計劃好了,那你就放心大膽的干。我跟你馮叔叔都堅定的支持你,咱們淮西后輩里你是最能成事的。”
傅友德說的馮叔叔,正是宋國公馮勝。
“多謝傅叔叔,這些日子您也辛苦了。早點回去歇息,有什么事我讓傅讓跟您說。”
“好嘞,傅讓那兔崽子老叔就交給你了。”
在送走傅友德后,藍太平靠在椅子上揉著太陽穴。
第一階段的目的已經達到,他之所以不殺朱元璋一個是情感上不想。
朱元璋是開國皇帝,重塑中華居功至偉。
另一個就是現在不能殺,否則大明必會天下大亂。這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否則跟朱棣的靖難之役又有什么區別呢。
大明需要平穩的權力過渡,從而避免快速衰落的結局。
“唉,有些事真是急不得。”
藍太平盤算著,現在是洪武二十五年,他記得在洪武三十一年時朱元璋駕崩。
還有六年左右的時間,我必須穩中求進。
這第一件事,就是擁有一支最強的軍事力量。
翌日早朝
朱元璋依舊端在龍椅上,朱允熥也穿著明黃的團龍服立在一側。
他現在位居東宮,需要學習治國理政了。
武將以藍太平為首,文官則以劉三吾為尊。
大殿上氣氛怪異,朱元璋神色陰郁。
朱允熥顯得不知所措,求助的看向藍太平。
藍太平則暖心一笑,示意他不要緊張。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