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太平坐下后,拿起奏折看了起來。
這是戶部尚書趙勉上的折子,是關于明年預算的。
大意就是各部上報的預算,遠超今年的朝廷稅收,請陛下定奪。
“看來文官集團先發難了。”藍太平默念道。
“陛下,國庫連這點預算都拿不出來嗎?”
藍太平看著奏折上,寫的是明年預算為兩千五百萬石米。
這是大明的特色,用糧食交田稅和發工資。
為何要這樣做,一是大明缺少白銀這種硬通貨。
再一個就是為了預防貪污。
朱元璋設想的是成千上萬石糧食,你要貪污的成本很大,風險也很高。
畢竟,這么多糧食要于儲存和運輸都不是易事。
“唉,大明立朝二十余載,這賦稅也就一年二千四百余石。”
朱允熥嘆息道。
藍太平聞心意一動,隨說道,“陛下,你可知道鹽稅?”
朱允熥點了點頭,“當初跟皇爺爺學治國理政時,他提到過還未建國時曾在控制區設立鹽法,成立管理機構,令商人販賣,每二十分而取其一,以資軍餉。”
“現在改成了開中法,差不多每年課稅四百萬。”
朱允熥雖然不太喜歡學習,但是這腦子卻很好使,只要朱元璋說過一遍他基本就記住了。
“據臣所知,這鹽利遠不止這些。”藍太平搖頭道,“陛下可還記得郭桓案?”
洪武十八年,戶部侍郎郭桓等人利用職務之便,不僅私吞了太平府和鎮江府等地的賦稅,還私吞了浙西的秋糧。
貪污糧食的數量超過兩千四百萬石,這個數字是非常恐怖的。
這相當于大明一年的總收入,朱元璋震怒令錦衣衛徹查,最后從上到下誅殺四萬余人。
朱允熥那時雖然只有七歲,但是這件事實在太大了,讓他至今都記憶深刻。
“郭桓案朕自然記得,可是跟這有什么關系?”
“陛下,這鹽賦一塊自然跟田賦一樣有貪吃的蛀蟲。”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