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領統兵最需要什么,首先需要一副好身體。
行軍打仗一半時間都在路上,風吹雨,淋忍饑挨餓甚至天天熬夜不說,偶爾還可能掛點彩,掛了彩依舊得熬夜,沒副好身板真撐不下來。
不信你看周瑜,能力強長的帥,只因身體不好中了一箭就掛了,反觀關羽,同樣不幸中箭,中的還特么是毒箭,結果六十歲了依然活蹦亂跳不說還娶了小喬。
他倆的遭遇足以證明好身體對將領的重要性,打仗是個既傷身體又費腦力的活,體弱多病者真不適合。
沈翊今晚又在熬夜,都快寅時了依然不敢休息,而是頂著沉重的眼皮繼續觀察地圖思考對策。
為方便理解,他跟陸遜一樣也對寶瓶峪到玉山之間的入山缺口做了編號,并派信使將搜集到的情報全匯聚到了自已手里。
根據匯總過來的情況看,陸遜向二三四五號缺口同時發起了試探性進攻,又派人磨磨蹭蹭的填埋徐盛留下的陷阱,表面看來是想盡快打通道路殺來玉山,實則傻子都能看出來這是單純的想阻止漢軍出城。
通過這些雜亂的情報,沈翊很快分析出了陸遜的真實意圖,陸大都督這是鐵了心想從撤退漢軍身上咬下塊肉啊。
目前漢軍在山中吳軍在走廊,兩軍就相當于兩條永遠不會相交的平行線,進山的五道缺口卻相當于兩線之間的連接點,陸遜若真順著缺口殺進山中的話,輕松就能將正在撤退的漢軍切成五六節,然后一口口吃掉。
要知道山中漢軍因為地形所限,現在可都排著長龍呢,突然遭到攻擊必會陷入慌亂,屆時不用吳軍進攻,自已都會因慌亂而相互踩踏迅速減員。
眼下的局面對漢軍來說非常危險,沈翊遇到了關興自江東起兵以來從未遇到過的危機,如何將山中漢軍安全接回成了他考慮的首要問題。
主要是山中漢軍太多了,圍攻徐盛的一萬三漢軍加上俘虜的五六千降兵,接近兩萬人啊。
而且降兵尚未接受改造,對漢軍的認同度不高,萬一在吳軍進攻的時候陣前倒戈,那漢軍可就真完了。
沈翊站在地圖前絞盡腦汁的想了半夜也沒想到全身而退的好辦法,但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必須馬上做出決斷。
寅時左右沈翊終于下定決心壯士斷腕棄卒保車,將降兵留在后方讓陸遜奪去。
既然陸大都督鐵了心要咬他一口,那如他所愿就是了,放棄降兵保住漢軍主力總比全軍覆沒強吧,兩害相權取其輕啊。
如此想著,沈翊提筆連寫好幾道命令,喊來斥候連夜給吳越送去,讓吳越將降兵調到隊伍最后,然后派兵死守離玉山最近的四五號缺口,盡量堵住三號缺口,二號缺口則進行象征性的抵抗,實在擋不住就放棄。
目前漢軍尚未撤到四號缺口,四號缺口等于是漢軍的頭,若是淪陷吳軍就會沖進山中擋在漢軍前頭,將數萬大軍全部堵死在山中,那樣的話漢軍可就真要全軍覆沒了,所以四五號缺口必須守住,讓漢軍的頭順利返回。
三號缺口則是漢軍的腰,守的越久通過缺口的漢軍就越多,保住的有生力量就越多。
二號缺口則是漢軍的尾巴,沈翊將降兵調到尾巴上,吳軍殺進來的話首先遇到的就是降兵,其次才是漢軍,這樣雖會丟了降兵卻能保住漢軍不失。
那么有人要問了,干嘛非要舍棄呢,四道缺口同時守住,讓吳軍進不了山不行嗎?
答案是不行。
做人不能太貪心,什么都想要的結果就是什么都得不到,真的全面死守讓吳軍敞開了進攻的話,鬼知道吳軍最后會攻破哪道缺口,若攻破的是四號或者五號缺口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