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不是目的,只是達成目的的手段,打仗是為了解決問題獲得收益,而不是為了發泄情緒或制造新的問題。
稍微懂點戰術的人都知道殲滅戰是最難打的,難到縱觀整個歷史也只有白起韓信等寥寥數人能夠做到,但殲滅戰的收益也是最高的,只要成功就能起到一戰定乾坤的奇效。
所以關興從一開始便沒想只在潘璋身上占小便宜,而是想將潘璋大軍徹底殲滅在鄱陽湖平原,若是可以,甚至還想利用潘璋將諸葛瑾引出余汗順手殲掉,這樣自已就能輕松拿下余汗堵住陸遜退路,將陸遜殲滅在浙贛走廊里,徹底穩定江東了。
否則真被潘璋逃進余汗跟諸葛瑾會合,自已收拾他倆的時間將呈幾何倍遞增。
雖然那樣可以切斷南昌跟余汗的聯系斷了陸遜糧道,但余汗的存糧可夠陸遜堅持兩三個月呢,這么長的時間鬼知道會發生什么變數。
別的不說真斷糧道的話,豫章太守虞翻絕對不會坐視不管,若是率領大軍從南昌殺來,潘璋諸葛瑾再從余汗殺出,自已極有可能落得跟徐盛一樣的下場。
所以絕不能將潘璋逼進余汗,必須將其殲滅在余汗城外,若想達到這個目的就不能將潘璋打的太狠,非但不能還得時不時的讓潘璋占點便宜,借此讓其放松警惕。
釣大魚得用重餌嘛!
如此想著,關興果斷否決了耿商的提議。
耿商卻被他的分析驚的一臉懵逼,不是將軍,你才四五千人,加上尤沖的匪軍也才六千出頭,潘璋可是有上萬大軍呢,你全殲人家?
等等不對,馬忠帶著兩千部眾投降了,這么一算雙方兵力都是八千正好相等,但就算如此,想全殲潘璋也不容易吧。
耿商雖然覺得關興的目標太離譜,太不拿潘璋當回事,但論打仗人家才是專業的,自已一個商人瞎摻和什么,所以便沒多行禮拜道:“將軍英明。”
關興點頭道:“繼續盯著潘璋動向,有任何異動隨時向我匯報。”
耿商行禮告退,前腳剛走后腳寧桓的信使就回來了,向關興匯報那邊情況的同時遞上了寧桓的書信。
關興展開一看頓時樂了,寧桓已經按照他的交代順利打進彭綺匪軍內部,同時還成功說服彭綺練兵并將斥候營精英打散到匪軍之中擔任起了教官,這要熟悉一段時間,寧桓還不得輕松拐走數萬匪軍,讓彭綺變成光桿司令啊。
寧桓的想法跟關興不謀而合,在信中匯報情況的同時請求關興率軍攻打日月湖大營,但別攻破,得給潘璋留出率軍回援的時間讓潘璋疲于奔命,從而達到拖垮潘璋的目的。
同時寧桓練兵也需要時間,寧桓希望關興在佯攻日月湖大營的同時盡量幫他爭取半個月的練兵時間。
關興欣然同意,又在腦中思索了下對付潘璋收服彭綺的計劃,模擬了幾遍可能遇到的變數才召集眾將開會。
眾將很快到齊,關興將寧桓的信遞給他們通報完情況之后當場下令道:“尤沖,從現在開始你是漢軍統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會打著你的旗號行事,沒意見吧?”
此舉是針對彭綺的而非潘璋的,暫時不能讓彭綺知道漢軍的存在,否則彭綺可能就腦袋一熱,投曹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