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理解杜樂,我最早見師父的時候,也是這么想的。
后來才知道,算命,是個很“低級”的詞。
我放慢語速,慢慢解釋道:“有些人,學預測,是為了去給人算命。把各種過去的經歷,給你說的很精準,便于找理由讓你出錢。
而我們學預測,是為了看清未來的路,分辨出哪里有坑,提前做出應對之策。該搭橋搭橋,該繞路繞路,重點在應用上。”
“說的準的人,提出的應對之策,不是會更準嗎?”杜樂問。
我道:“要想說的準,就需要花費非常多的精力去計算:你會以什么樣的速度,掉進一個多大的坑?是臉先著地?還是屁股先著地?這個力度和角度,匹配這個坑的深度,會摔斷三根肋骨?還是會崴到腳?
但實用派的關注點是:坑危險,如何避開。有幾種方法,代價分別是什么?
避開,不是簡單的兩個字而已。有得,必有失。”
杜樂猶豫著:“呃……好像有道理。精通物理學的人,很難同時是個美妝博主。人的精力畢竟有限。
道理我是懂了,但我為什么還是會覺得,算的準的人,化解也更厲害呢?”
我笑道:“這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bug,叫光環效應,指以點概面的主觀看法。
就像有人穿得西裝筆挺,大家就會因為他著裝整齊,想當然的認為他工作能力肯定也強。
正因為這個bug,讓很多人不得不卷在面子工程里。
特別是那些想利用這個心理學的bug騙錢的人,尤其的光鮮亮麗。
但這只是一種錯覺。
實際上,能力和外在,并不夠成正比關系。好多優秀的科學家,都是不修邊幅的。
那種能用語,把一道菜說得讓人流口水的人,做銷售厲害,但一般不會是個好廚師。
真正優秀的大廚,可能就只會說:放油,倒醬油,注意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