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邊練著,一邊體會著身體的感覺。
青牛師父在旁邊,指點道:“承漿穴,被認為是任脈的終點。(評論見圖)
當然,也有人認為,承泣穴,才是任脈的終點。
誰是終點,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兩個穴位配合按,可以滋養眼部的經脈。
特別適合你,多練一下。”
誰是終點,不重要。這個說法,很合我的脾氣。
好用就行。
我就是這么現實的一個人。
于是,我又倒回來,試著按承漿穴和承泣穴。
按的時候,我想到了一個問題:“任脈的終點,比較重要。
那督脈的終點,是不是也挺重要的?”
“嗯,”青牛師父解釋道,“督脈的終點,在齦交。
《黃帝內經》講,任督二脈之交匯,故名齦交。
位置在,上嘴唇和牙齦連接處。(評論見圖)
有開竅醒神的功效。”
“這個位置,可不好按啊?”我琢磨道。
青牛師父點頭道:“在齦交的外面,對應著人中。
不少古書都記載過:鼻通天氣,口通地氣。
在口鼻之間,故名‘人中’。
人中穴,連接著天地。
所以,常被用作急救穴。”
原來,人中穴是這么回事兒。
我發現,我曾經看過很多書,知道了很多東西,但是,又知道的太淺。
雖然知道人中是急救穴,卻又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青牛師父看出了我的學而不精,他耐心的解釋道:“人中,雖然是指鼻下面,到唇邊的這條溝。
但人中穴,卻不是在人中的正中間。
人中穴,是在人中靠上的部位,也叫水溝穴。”
他說的同時,給我指了一下。(評論見圖)
他又說道:“水溝穴,除了叫人中穴,還有一個名字,叫鬼宮。
人,如果魂不守舍,頭腦迷糊的時候,可以掐這里。
傳說中的鬼門十三針,這個鬼宮,就是其中的一個穴位。”
我對這種內容,很感興趣,好奇的問道:“鬼門十三針?
我之前,只聽說過這個名字,沒怎么留意過。
還真有對應的穴位啊!”
青牛師父笑道:“有啊!
不止鬼宮,一共有十三個鬼穴呢。
承漿穴,被稱為鬼市。
勞宮穴,被稱為鬼窟。
會陰穴,被稱為鬼藏……”
哦~我恍然大悟!
難怪之前,跟吳師父練劍指功的時候,他教我們用勞宮穴,對著加持過的水杯,去感受能量。
原來是因為勞宮穴,還有著這么特殊的身份,鬼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