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平與眾人笑談關(guān)于籌集善款賑災(zāi)和招募兵士御敵的事情。
隨著這天地間大雪不停,大夏很多地方都已經(jīng)受災(zāi)嚴重,消息在這段時間已經(jīng)傳回了京都。
不僅僅是黎民受災(zāi),還有邊境戰(zhàn)事如火如荼,尤其是大夏東海邊境,東海神島的那些倭人想要登陸,個個都悍不畏死,與大夏的將士們拼命,致使邊境兵士死傷慘重。
所以賑災(zāi)和對抗外敵之事刻不容緩。
大家你一我一句發(fā)表著各自的建議,十一宗族則直接表態(tài)會拿出善款賑災(zāi),也會派人組成軍隊去對抗外敵。
趙無疆自始至終都神色平靜,李承平在游說十一宗族賑災(zāi)和御敵時的這些辭,他在盛夏閣建立的那天,就已經(jīng)說過了。
但是十一宗族私下來拖拖拉拉,對這兩件事并不積極,像是受到了什么阻力一樣。
如今看來,多半就是李承平等人從中作梗,不想直接聽從他的建議,而是選擇拖延此事,以此壓制他的話語權(quán)。
說白了,對于十一宗族來說,無論如何,他趙無疆都是外人,必須要先聯(lián)手除掉。
至于他的提議,哪怕通過了盛夏閣的集體決策,也是能拖就拖,拖到事情變質(zhì),讓他的提議沒有任何收效。
如今眾人議論紛紛,尤其盛夏閣內(nèi)十一宗族的代表,更是滔滔不絕。
面對趙無疆的提議,十一宗族選擇冷落,面對鷹王的相同的提議,十一宗族則很捧場。
這前后無形的對比,讓十一宗族不少人都暗自嗤笑趙無疆。
同時十一宗族對袁志邦的看法和見解,則表現(xiàn)得極為認同。
因為十一宗族都知道,袁志邦注定和趙無疆走不到一塊兒去,倆人之間有血海深仇,只不過倆人都算是明事理的人,且為人冷靜,不會在明面上爆發(fā)沖突。
他們支持袁志邦,就是在壓制趙無疆的氣焰。
十一宗族人知曉這一點,李承平顯然也清楚這點,但是他今日要殺趙無疆,趙無疆今日必死的情況下,他打壓不打壓趙無疆,意義都不大。
不如賣趙無疆一個人情,以此來彰顯自己的仁厚,同時也為趙無疆今日之死,洗清他的嫌疑。
他和善笑道:
“說來,本王這些提議,其實無疆前些時日已經(jīng)提過一次。
本王不過是照貓畫虎,將無疆之前的提議再次說了出來。
無疆有心,大家亦有心,只要同心協(xié)力,我們大夏何愁不能渡過現(xiàn)在的難關(guān)?”
李承平話音剛落,眾人都有些詫異,他們沒想到李承平會幫趙無疆說話,把眾人對他的贊賞都歸結(jié)到趙無疆身上。
有人反應(yīng)迅速,連忙夸贊鷹王仁厚大氣,趙無疆年輕有為。
其余人紛紛附和,一時之間,席間熱鬧非凡,氣氛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