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濤不語暮云平。
第三首他還在思考,吳哲則是拿來了手機:“張教授,協會那邊來了一首,您看看。”
吳哲的身后,還有一整個市級的協會組織都在觀看這場比賽,題目一出來的時候,那邊的協會組織就迅速行動起來,找出了以往寫的詩詞,開始潤色,半個小時內就發了過來。
張紅霆掃了一眼,頓時眼前一亮:“就這首了!”
第三首看淡成敗:
輸贏皆作塵,
棋罷袖手人。
山月隨圓缺,
不驚秋與春。
汪杰這邊也沒有掉鏈子,在自己的市協會組織里面,也迅速的找到了第四首符合立意的詩詞,也是一首七絕句。
雪底青松骨未凋,
狂瀾獨棹敢當潮。
平生不信風波惡,
踏破荊山劍自嘯。
“穩了!”張紅霆說道。
姚朵兒也很高興,看向大屏幕,目前還沒有人發布。
很多人都是抱著手機,或是在冥思苦想,或是在求助背后的智囊團。
周行簡在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也是陷入到了沉思中。
他在想,如果換成是他自己,應該如何去寫這人生四境。
很多他就發現,以自己目前的人生閱歷,還寫不出這人生四境。
或許,再經歷一些苦難和挫折才可以。
而后,張紅霆第一個將人生四境中的少不更事發布了上去。
大屏幕上很快就出現了他寫的原創詩。
“快看,37號第一個出手了!”
“這首詩的切入點很好,寫出了一個少年的跳脫和無憂無慮,很符合我們的少年時期。”
“還得是37號!”
九個評委也在評析著這首詩,幾分鐘后,給出了八分的高分!
張紅霆很滿意這個分數,并不著急發布第二首,而是看向大廳中的眾人。
很快,再次有人發布了。
這也是一首絕句:撲蝶追風去,折花當酒籌。不知云外雁,已帶半生秋。
此詩以童趣天真反襯歲月忽晚。\"撲蝶\"\"折花\"寫少年不識愁,后二句筆鋒陡轉,借云外雁影暗點流光易逝。
二十字間完成從爛漫到蒼茫的意境跨越,末句\"半生秋\"三字尤見沉郁,恰合\"少年不識愁滋味\"之旨。
再看發布者,45號。
這也是37號的勁敵。
評委隨后給出了九分的高分,有一群人在那里鼓掌。
很顯然,45號,不是個體,而是一個協會組織!
“妙啊。”周行簡覺得45號這首詩非常的好,無論是立意還是切入點,都非常的新奇。
沈閑覺得國內的文壇,還是臥虎藏龍的,尤其是這些協會組織內,隱藏著不少詩壇大佬。
37號和45號優先出手后,而后又出現了四五首,但都并沒有拿到高分,皆是在四五分左右打轉,這讓不少人升起了一股退縮的心理。
沈閑見狀,開始在手機上敲擊下了一行字——《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