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和我們家的工分一樣,因為不好算錢,所以先記分。
不一樣的是,我家是先定了工分多少能換到什么,姑父這里可以先不定。
就拿野姜來說,鮮野姜去土上秤十斤記野姜十分,半夏三斤記半夏三分,茵陳蒿二斤記茵陳蒿兩分……
以此類推。
等以后炮制出來賣掉,再按各自的賣價算一分是多少銀錢。”
這樣做的好處是不需要現在就估量藥物的價值,也能將炮制后的損耗計算其中,收到多少藥材,賣掉多少銀錢,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賬目十分透明。
但也有個問題,就是這種算法對崔郎中并不公平。
這里面還牽扯到人工。
目前來說,崔郎中是村子里唯一會炮制藥材的高尖端人才。
沒有他,一切都是空話。
所以,這份人工應該加在里面。
“將藥算分還簡單,麻煩的是后面的炮制?!遍Z玉斟酌著用詞,盡量說的通俗易懂,又不顯得自己太過妖孽。
“姑父你自己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需要有人幫你,我覺得這里也應該記上分,你要記,幫忙的人也要記,等藥賣出去,都要分算成銀錢?!?
崔郎中和崔娘子此時滿腦子都是分啊銀錢的。
時間有些倉促,他們還是有些沒搞清這中間咋計算。
不過閆玉前面說的按斤數計分那個他們記住了,覺得這樣好,方便好記,也不用再單獨給每個人記賬。
事后一起算錢就是。
至于算錢的是哪個。
還用問么,肯定是閆老二啊!
對了,眼前的閆小二也是一個,這一路上但凡和銀錢沾點邊,要算點啥,不都是他們爺倆么。
算的又快又好,從來沒錯過。
他們放心的很。
崔娘子比崔郎中更快接受工分一說,羅家的四鐵五鐵就是用工分給親娘嬸娘換回了香胰子。
而她家這個分,直接和銀錢掛鉤,自然是越多越好。
“小二,你幫著算算,你姑父這樣的,給記多少分?我要是幫他忙活,又是多少?”
閆玉:“姑父肯定要多一些,他最辛苦,很多活只有他自己做的來,又要操心這一大攤子的事,我看每天記三十分比較合適,姑你的話,六分差不離?!?
三十和六?
差這么多!
崔娘子看向崔郎中,后者笑得舒心極了。
小二真不錯,知道她姑父有手藝。
她姑能幫上啥忙,不幫倒忙不就錯了,也就是在旁邊搬搬抬抬,都未必有大狗子小狗子管用。
“一天六分,半天三分,就這么算?!?
說過收藥的事,閆玉又道:“姑父,你家地方不夠大,怕擺不下那老些藥,讓我姑和前后左右的鄰居商量商量,借他們的院子用用,我家院子肯定沒問題,你盡管用,還缺什么,你也說說看,能在村里做的就在村里做,村里人做不來,就去鎮上問問。”
崔郎中想了想,道:“咱村里人都能做,主要是搭幾個架子,再編些席子和簸箕,爐灶也得先砌起來,最好……最好連著火炕都砌好,不是為了睡人,是烘藥,烘藥方便。”
閆玉問崔娘子:“姑,家里的磚夠不夠?”
“夠是夠的,可房子還沒起,咋先弄灶和炕?”崔娘子原本打算再等一等,等村里各家都蓋起了房子,手頭的活沒有那么忙,再找人幫忙砸土坯蓋房子。
她家沒有能干這種力氣活的人,只能出錢找人幫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