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攤前唯一的兩張桌子上,原本擠滿了人,見他們四下張望像是在找地方,好幾個人麻溜的起身,嘴里叼著,手上拿著,趕忙給讓出位置。
一家四口稀里糊涂的坐了下來。
那娘子還說:“這家可真實在,湯都要滿出來了……”
男子像是不善辭,就嗯了一聲,將手上的饅頭掰開,分予兩個孩子。
他娘子又道:“好幾個月沒過來,啥時候多的這個攤子咱都不知道,當家的,一會你守著攤子,我帶兩個孩子四處轉轉。”
男子應道:“行。”
當娘的讓兩個孩子先喝湯,轉著碗,讓他們更方便吃到里面不多的蛋花。
兩個孩子喝了有咸味的湯,粗面饅頭也吃的噴香,唏哩呼嚕,很快一碗湯就見了底。
這位娘子不舍得碗里剩下的底子,用饅頭沾了,送到口中。
下一刻,便捅了捅她男人。
“當家的,再加碗湯。”
男人聞,去李雪梅那交了一文錢,很快,又是滿滿的一碗湯。
這一回,兩口子都嘗到了這舍得放鹽的野菜蛋花湯。
嘴里有了味道,半個饅頭就有些不夠吃了。
兩口子又買了兩個粗面饅頭。
就著湯吃了,一家四口滿意的離開。
尋到一處位置,夫妻兩個開始忙活。
兩個孩子和旁邊攤子上的孩子搭上了話,沒說幾句,就顯擺上剛剛吃了饅頭,還喝了好喝的蛋花湯……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饅頭攤前不認不識的人越來越多。
這個發現讓小安村的人很振奮。
娘子們忙活的更有干勁。
其他人也緊迫起來,飛快的將自己的吃食攤子支好。
只有閆老二,不緊不慢。
忙個錘子呦!
現在進場的都是賣家,還沒賺到什么錢,哪里有心情消費。
像他準備的烤魚紅燒魚,得等上了人,大集上熱鬧起來以后,才是正式的營業時間。
閆玉也不著急。
她的小伙伴們還沒干完飯呢,等吃完了早飯,跟著家里忙活的差不多,就該到她這里來集合了。
她背著她的小背包,里面裝著她的全副身家。
邁著四方步,不著急不著慌的在四周閑逛。
大集上擺攤的東西,還是以農家自產為主。
有直接賣糧食的,也有做成了吃食,草編藤編的物件也不少,看來不管在哪,都有手巧的人。
閆玉很快就找到她想要找的——雞蛋!
鵪鶉蛋有些少,閆玉擔心不夠賣。
想和雞蛋混搭一下。
就像娘她們弄出了兩種饅頭,粗面和兩合面。
她為啥不能賣兩種,鹵雞蛋和鹵鵪鶉蛋。
很快的,閆玉和賣雞蛋的大娘談好了價錢。
她給銅板,銅板的購買力要比以物易物高。
合算下來是七文十個。
大娘帶來有三十個,她付了二十一個銅板。
正要往回走,突然看到來時路上多了一家賣豆腐的。
整兩板的大豆腐,還沒切,罩著布蓋簾,只卷起了一個角邊邊,讓人看清賣的是啥。
“嬸子,這豆腐怎么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