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老人說,夏天暖冬天就要冷。
不過容娘子說多注意保暖,產(chǎn)量可能會少,但總比不種讓地閑著強。”
閆玉不知她這一番話在閆懷文耳中是何等的驚濤駭浪。
“容娘子,知悉田畝保暖之法?”
閆玉語氣隨意,道:“還挺麻煩的,得搭棚子,日頭好的時候敞開,下晚就得蓋上,特別冷的時候,還得燒地讓它們暖和,這一冬下來,可有的折騰,拋費也多。
不過爹說,冬天菜肯定貴,也不光種蘿卜白菜芥菜,咱收的這些菜也往里混著撒一些,要是能活,咱家冬天就有新鮮菜吃,嘿嘿,賣也中。”
閆玉心里遺憾,可惜沒有合適的材料扣大棚,只能耗費人力如此折騰。
但就像他們一家商量的,冬天能收點是點,別看關(guān)州這邊窮,永寧城里的有錢人還是有些的,這些菜的銷售對象就對準(zhǔn)這些人,要是運氣好,找到合適的銷路,賣出肉價也不是不可能。
當(dāng)然,這最后一句是爹說的。
不過她和娘都相信爹的判斷。
因為她的好爹爹,最怕的不是賺的少,而是怕賠。
棚子……燒地……
閆懷文想了想,前者好辦,后者所耗,這大山中的柴木多不勝數(shù),所費不過人工,大可一試。
他不動聲色,提出去與戚家合伙燒炭的林子里看一看。
閆玉自是沒意見。
密林深處的燒炭地,已經(jīng)被戚家兄弟收拾的越來越大。
燒炭的土堆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火烤加固,漸漸成型。
之前只有十個土堆,可誰讓戚家兄弟時常夜里輪著來這邊住,閑著也是閑著,沒事就砌土堆,加了一個又一個,到現(xiàn)在,規(guī)模已經(jīng)遠(yuǎn)超從前。
達(dá)到一個讓人驚嘆的程度!
閆玉也沒想到會看到這一番景象。
這是啥?
砍伐好的樹木規(guī)矩的堆在一處,上面的枝杈也是如此,單獨堆在旁邊,燒好的木炭放置在木架上,上面有棚子遮雨,不是一處,而是兩處。
閆玉:……
戚大伯他們可真能燒啊!
想想這些土堆全力開工的場景,這一片林子都能被烘的熱乎乎吧。
兩人又去了河邊。
渡口的木筏又多了兩個。
閆玉不禁感慨,村里人是真勤快。
這才多久功夫,倆筏子不但扎好,都已經(jīng)下水開始網(wǎng)魚了。
原來是村人見這木筏簡單,也扎了兩個,準(zhǔn)備再往河里走一走。
想的是能多撈一些漁獲。
再者,有個筏子實在方便,不用拐上大石橋再過河,撐幾桿子就能到對岸。
當(dāng)日北戎進村,村里人有過河往永寧去避禍的,曾在城外短暫停留。
不得不說一府之城的吸引力還是蠻大的。
他們既是知道了怎么走,近些時日又外出去過西橋鎮(zhèn),趕過大集。
這膽子著實壯大了不少。
可能現(xiàn)下還沒有去永寧城的打算,可潛意識已經(jīng)將木筏先預(yù)備上了。
閆懷文又問此去谷豐多久,去長平多久,臨海的龜緣又耗時幾日……
閆玉俱如實作答。
談及河上風(fēng)光,小二又打開了話匣子。
不想大伯又搞突然襲擊。
“那沉箱之處,你可記得?”
閆玉抿了抿唇,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這一次,說啥也不能再被大伯套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