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據(jù)后世某些人的說法,就是徐光啟將中華民族的民族瑰寶——《永樂大典》,偷盜出來送予西方教(辟邪)傳教士的。
亦或者是徐光啟擔(dān)任朝廷官員的時候,讓西方的傳教士抄錄、盜竊了部分的永樂大典。
不過,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朱由檢發(fā)現(xiàn)這種可能性不大。
或者說是在崇禎元年之前,不會有這種可能。
只因永樂大典的嘉靖副本,此時深藏皇史宬。
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地方。
那里本來就是為了存放皇帝實(shí)錄,以及圣訓(xùn)的地方,后來又將很多重要的皇家密檔放在了那里。
這樣的地方,向來看守嚴(yán)密,又怎么會被人從里面偷走什么?
就算是有這種可能,那一定也是在歷史上的徐光啟擔(dān)任內(nèi)閣輔臣之后。
不過,無論怎么說,徐光啟這個時候,已經(jīng)接受洗禮,成為了一名西方教(辟邪)教徒。
這一點(diǎn)是洗不白的。
朱由檢雖是來自后世,但對某些東西還是有些接受不了,其中就有宗教。
華夏的先民,從商王子受開始,就一直致力于戰(zhàn)勝神權(quán),不讓所謂的神靈,來掌控俗世的權(quán)利。
后世的歷代帝王,無不是將宗教踩在腳下,自古至今,華夏都是信奉上天、祭祀祖先。
直至宋朝,由當(dāng)時的大儒朱熹,將之提煉為敬天法祖。
這也是大明的立國之基。
朱由檢思慮良久,還是決定,趁著召見孫元化,以及王徵的機(jī)會,和三人攤牌,看看這三人究竟是心向西方,還是被人蒙蔽。
“方正化。”
“奴婢在。”
“宣內(nèi)閣輔臣徐光啟、嘉定孫元化、涇陽王徵覲見。”
“奴婢遵旨!”
方正化答應(yīng)一聲,就要轉(zhuǎn)身離開,卻聽朱由檢又說道:“對了,宮里是不是有個叫髙時明的內(nèi)侍?”
方正化想來半晌,才有些不確定的說道:“好像是有這么一人,在尚寶監(jiān)。”
“找人去通知他覲見。”
朱由檢隨口吩咐了一句。
如果不是想起敬天法祖的事,他還真把這人給忘了。
甲申國變的時候,王承恩隨著一根繩兒上吊自盡。
這個髙時明則是在宮里舉火自焚,也算是為大明,為一根繩兒盡忠了。
說起來,相比某個團(tuán)體,明朝的太監(jiān)好像殉國的更多。
最先來到暖閣的,正是一臉忐忑的髙時明。
他只是尚寶監(jiān),一名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太監(jiān)。
忽然受到皇帝的召見,自然是有些驚懼。
此時見到朱由檢,更是話都說不利索了。
“奴……奴婢……奴婢高……髙時明……明參見……參見陛……陛下。”
髙時明跪在距離朱由檢近兩丈遠(yuǎn)的地方,對其大禮參拜道。
“起來吧,不用緊張,朕召你前來,是有件事要問問你。”
朱由檢盡量讓自己的語氣和善一些。
“奴婢……奴婢不敢。”
“起來。”
等髙時明站起來后,朱由檢上下打量他一眼,心里暗自點(diǎn)頭,倒是有那么一絲文雅氣。
“朕聽聞你大字寫的不錯?”
朱由檢對其問道。
聽到皇上的這句話,髙時明瞬間就蒙了。
自己平日里喜歡寫字,皇上怎么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