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自嚴倒是沒有這么恬不知恥,只是站直了身體,一臉的嚴肅。
“張卿,江南乃我大明文化薈萃之地,圣人門徒數不勝數。”
“朕有意從江南抽調部分讀書人,前往扶桑,在當地廣建學堂,傳播圣人學問,卿以為如何?”
聽朱由檢說起這事兒,張訥的神色頓時變得為難起來。
江南是什么地方?
扶桑又是什么地方?
那些讀書人傻了,放著江南這么一個花花世界不要,去什么扶桑?
見其不說話,朱由檢的眼神瞬間變得凌厲起來。
“怎么?卿是有難處?”
張訥被嚇了一跳,趕緊躬身道:“回陛下,臣……臣只是在想當初成祖皇帝,在安南推行教化之事。”
“當初朝廷也在國子監和各地縣學、府學抽調了大量的讀書人,在安南當地建立學堂,但……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當地人對朝廷的這一舉措很是抗拒,只有為數不多的當地人,愿意到學堂學習我漢家經典,臣恐此事也會再扶桑重演,請陛下三思。”
朱由檢哪里會聽不出他的推諉之意?
眼睛微瞇,朱由檢面色不善的看著張訥,幽幽道:“怎么?卿以為安南舊事會在扶桑重演?”
“臣……臣不敢。”
“哼!卿只管抽調人員,剩下的事和你無關。”
“這……”
“再有二話,朕就讓你親自去扶桑擔任提學官!”
朱由檢見張訥還是支支吾吾,當即出威脅道。
“臣遵旨。”
張訥心里暗暗叫苦,但還是應了下來。
自己已經一把年紀了,可千萬不能去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朱由檢見其答應,語氣也舒緩下來,再次開口道:“愿意去扶桑的讀書人,朝廷可以給他們一個國子監助教的官身,日后也可以調回大明本土。”
“除此之外,朝廷也可以在扶桑賜予一些土地、奴仆給他們,好歹是讀書人,該有的體面還是要有的。”
聽朱由檢這么說,張訥的眼睛頓時亮了。
這樣的條件,對那些家境殷實的或許沒有什么吸引力。
但對一些家境不好的童生、秀才之類的,吸引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想了想,張訥試探性問道:“陛下,是否可以給這些人一個期限?十年或者是八年,朝廷可以允許他們回來,也算是給這些人一個盼頭。”
朱由檢瞥了他一眼道:“呵呵,十年八年的,卿以為他們還會愿意回來嗎?”
“到時候,這些人恐怕在扶桑當地,也是一方大族,桃李遍天下,回大明作甚?”
不等張訥再開口,朱由檢就繼續道:“罷了,既然卿都開口了,那朕就允了,這些人在扶桑當地滿十年,就可以申請回大明。”
“臣代那些人謝陛下圣恩。”
雖是覺得朱由檢說的有道理,但張訥還是想給那些人一個機會,一個回歸故土的機會。
“好了,卿且去吧。”
說完這些事,朱由檢也沒繼續留他,揮了揮手讓其趕緊去辦事。
等其走后,朱由檢揉了揉自己的額頭,對畢自嚴道:“卿以為此舉如何?”
畢自嚴鄭重道:“陛下,如此安排倒是沒有什么錯漏,只是……只是剛才張部堂說的也有道理,安南人當初對此就很是抗拒,臣恐再生波瀾。”
“安南和扶桑終究是不一樣的,朕有意,除某些要地外,將整個扶桑賜予魯豫七家藩王。”
“有這些藩王在,想必可以不復安南舊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