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手里的奏本緩緩放在桌案上,朱由檢的精神有些恍惚。
一旁的王承恩見狀,忙是關切道:“皇爺,您沒事吧?”
朱由檢緩緩搖頭,聲音有些低沉道:“朕無事。”
“大伴,朕記得年前的時候,玻璃鏡售賣所獲的兩百萬枚銀元,都被留在了南京是不是?”
王承恩點頭道:“是的,皇爺。”
朱由檢的眸光一閃,沉聲道:“傳旨韓贊周。”
“為護衛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高皇后之陵寢,特從南京內帑撥付二十萬枚銀元,擴編孝陵衛,升孝陵衛為孝陵都指揮使司,命南京守備太監和孝陵衛指揮使,組建孝陵左衛、孝陵右衛、孝陵前衛、孝陵后衛、孝陵中衛。”
按照一個衛五千六百人,這新組建的孝陵都指揮使司就有兩萬八千多人,近三萬人守衛陵寢?
王承恩正欲張嘴說些什么,就聽朱由檢繼續道:“孝陵指揮使司所需軍械、火器,皆有內廷兵仗局撥付。”
“所需錢糧,由南直隸皇莊供給。”
“臣遵旨。”
孝陵衛好也算是皇帝親軍,又不花朝廷一兩銀子,所以也不用經過內閣,只需中旨即可。
王承恩正欲離去,就聽朱由檢又說道:“你親自給韓贊周寫封書信,就說朕只給他一年的時間,一年內朕要看到一支齊裝滿員,可以上陣殺敵的孝陵衛!”
“臣明白了。”
看著王承恩離開的背影,朱由檢的眼中寒光四溢。
等解決了北方的問題,就是對南方動手的時候了。
就在王承恩離開沒有多久,內閣諸臣、三法司堂官、六部尚書齊齊來到了暖閣。
聽完髙時明的秉奏后,朱由檢點頭道:“宣他們覲見。”
眾人進來后,齊齊施禮道:“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萬福金安!”
“朕安,起來吧。”
“賜座。”
“謝陛下。”
待眾人坐定,朱由檢面無表情的主動開口道:“諸卿今日陛見,可是因為山西之事?”
周應秋作為吏部天官,第一個站出來說道:“陛下,此案到了如今這個地步,牽扯實在是太過了,就連致仕多年的官員,都被牽連其中,臣以為此事斷不可為。”
朱由檢沒有給他答復,而是對其他人問道:“你們呢?你們也是這個意思?”
孫承宗起身道:“陛下,錦衣衛這次做的確實有些太過了,整個山西官場為之一空,平陽府各縣官吏更是十不存一,地方運轉已經出現了極大的問題,臣請陛下下旨命阻止錦衣衛大肆株連。”
“首輔,你是何意?”
“陛下,此案到了如今這個地步,著實不適合再繼續擴大了。”
溫體仁躬身道。
其實,不只是山西人心惶惶,整個北方包括京城在內,所有官員都是心有戚戚,生怕自己被牽扯到這件大案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