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朱由檢忽然發怒,在場的幾人皆是有些不明所以。
不理會眾人的反應,朱由檢又轉頭對王承恩和方正化兩人吩咐道:“你二人一人掌東廠,一人是西廠提督,給朕盯好各地的學政,出了問題,朕第一個就找你們!”
王承恩和方正化兩人心里也是一凜,趕緊躬身應道:“臣遵旨!”
端起桌案上的茶盞,輕抿一口,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朱由檢又對內閣幾人開口道:“學政的事,暫且如此,諸卿回去后,和各部尚書、有司商議后,給朕上一道奏本,待朕御覽后,若是可行就頒詔推行。”
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齊齊躬身應道:“臣遵旨。”
朱由檢微微頷首,轉而說起了惠民藥局的事。
“另外還有醫政的事,你們回去也都想想,明日你我君臣再議一議。”
朱由檢說完后,看了眼王承恩。
王承恩也是心思靈通,輕咳一聲,對幾位閣臣笑道:“幾位閣老,今兒個時候也不早了,不如就先回去歇息歇息。”
溫體仁等人聞,趕緊施禮告退。
等幾人走后,朱由檢對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朱慈煌和鄭森兩人問道:“太子,鄭森,你二人可看明白了?”
朱慈煌沒有說話,而是看向了鄭森。
鄭森一本正經的拱手道:“回陛下,太祖皇帝有,‘治國之要,教化為先,教化之道,學校為本。’朝廷想要長治久安,就要教化萬民,而想要教化萬民,就需要設立更多的學堂。”
“之前的時候,大明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錢糧緊缺,對這些事有些顧不上,現在邊疆安穩,新政也推行的如火如荼,朝廷的錢糧收入也是日漸豐盈,也是時候加強對學政的投入了。”
朱由檢有些意外的看了他一眼,笑著問道:“這些道理都是你自己想的?”
聽到朱由檢這么問,鄭森的小臉兒,頓時有些羞赫起來,畢竟只是一個十歲的孩子。
想到今日鄭森一直和自己在一起,朱由檢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拍了拍對方的小肩膀,朱由檢笑道:“你說的不錯,但還不夠全面,但在你這個年紀,能想到這些就很不錯了。”
“今日時候也不早了,朕命人護送你回府,明日早些入宮,聽聽醫政的事兒,早些學學這些沒壞處。”
“臣遵旨!”
看著躬身退出乾清宮的鄭森,朱慈煌偷偷對其擺了擺手。
待殿內就剩朱由檢和朱慈煌父子二人后,朱由檢又對自己兒子問道:“你以為呢?”
“對朝廷大力推行官學,推行科舉,你是怎么想的?”
朱慈煌小臉兒一垮,有些支支吾吾道:“兒臣……兒臣……”
見他這個樣子,朱由檢啞然一笑。
“罷了,你畢竟年幼,等長大一些,你就明白了。”
“王大伴。”
“皇爺。”
王承恩輕聲回了一句。
“將太子送回坤寧宮吧,不然皇后也該擔心了。”
“是,皇爺。”
看著王承恩領著朱慈煌離開,朱由檢也站起身,對方正化吩咐道:“擺駕安喜宮。”
與此同時,文淵閣。
幾位閣臣盡皆齊聚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