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璟翊則被留了下來。
待云茯苓和云京墨退下后,景平帝才正色和蕭璟翊道:
“你在江州遇刺的事情,朕已經都知道了。”
“朕已經罰了你二哥幽禁,先關他一段時間吧,省的他整日總做蠢事。”
“你信上說你遇刺的事情,可能和月國人有關,朕已經下令讓人去查了。”
“若真是月國余孽想興風作浪,朕定不會輕饒。”
蕭璟翊道:“那些想刺殺我的人身上紋有半月圖案,這是月族人的標記,所以我才懷疑這背后有月國人的手筆。”
“只是當年月國覆滅,月氏皇族之人盡數伏誅,月族已是一盤散沙。”
“兒臣想不通這背后到底是何人所為,目的又是什么?”
“莫非他們還想復國不成?”
“一群螻蟻罷了,不足為慮。”景平帝拍了拍蕭璟翊的肩膀,話題陡然一轉,
“你在信上說要娶云茯苓為妻,是認真的?”
蕭璟翊跪下道:“兒臣意外與她在江州重逢,已傾心于她。”
“況且當年之事,錯不在她,是奸人作祟,才使得兒臣當年誤會了她。”
“兒臣本就該擔起責任,對她負責的。”
“先前太后也頒了賜婚懿旨,我們也算是名正順!”
提到太后的賜婚懿旨,景平帝臉上閃過不虞之色。
他對蕭璟翊的正妻人選,心中早有了打算。
當年那件事發生后,他想著讓蕭璟翊納云茯苓為側妃,便能將一樁丑事遮掩過去,也算給云家一個交代了。
誰知太后竟搶先一步,直接下了賜婚懿旨,封云茯苓為翊王正妃。
“翊兒,你當知父皇對你的期望。”
“那云茯苓雖好,如今卻只是一介孤女,云家的名聲只在杏林之中,在朝中并無權勢。”
“父皇坐在這個位置上,后宮與前朝息息相關,需做好制衡。”
“你若娶她為正妻,那日后你的妻族,帶給你的助力恐怕有限……”
“父皇……”蕭璟翊打斷景平帝的話,“兒臣知道父皇是為兒臣好。”
“但父皇可還記得母妃?”
“當年母妃的臨終之愿,便是希望兒臣將來能有一真心之人。”
“如今兒臣已經找到了這個人,愿與她攜手一生。”
“父皇的期許,兒臣必會努力,不讓父皇失望。”
“但兒臣的婚姻,希望父皇能讓兒臣自己做主。”
“云家式微,雖不能給兒臣太大的助力,但將來卻也無外戚之患。”
“況且父皇既認可兒臣,便是認可兒臣的能力,若兒臣只能倚靠他人上位,又怎能擔當大任?”
景平帝聽蕭璟翊提及母妃,一時間久久無語。
當年,他與蕭璟翊的生母蘭妃真心相愛,卻迫于政局不能立她為后。
最后,還害得她死于后宮的權力傾軋之中。
景平帝的一腔愛意和愧疚,都傾注在兩人唯一的兒子蕭璟翊的身上。
既然那云茯苓是蕭璟翊認定之人,那他便成全了他們。
他和蘭妃沒能有一個幸福的結局,卻是希望兒子能幸福的。
況且有一句話,蕭璟翊說的很對。
外戚之患不可小覷。
太后的母族崔氏,這些年越發勢大,在內結黨營私,在外貪贓枉法,景平帝一直想要鏟除崔家的勢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