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寧站在城墻上,遠遠望見蘇輕宛和小寧將軍率領將士們疾馳回城,心中一緊,立刻向下高聲呼喊:“準備關城門,放箭!”
“是!”眾人齊聲應和,聲音中帶著緊張與決然。
此時,最后的一批弓箭已經綁上了最后的毒藥,諸葛將軍的兵馬逐漸進入射程范圍。張懷寧毫不猶豫,果斷揮手,發出指令:“放箭!”
剎那間,萬箭齊發,如蝗蟲過境般朝著西林邊境軍射去。其中,有幾百支箭矢上涂抹著毒藥,隨著箭矢的落地,毒藥迅速在空氣中擴散開來。西林軍將士們紛紛中招,有的直接從馬上摔落,被戰馬無情踐踏;僥幸躲過戰馬的,也開始出現中毒跡象,渾身乏力,痛苦地在地上掙扎。
蘇輕宛和小寧將軍領著將士們如旋風般沖進淮南城,城樓下的士兵們迅速合力關閉城門,巨大的城門緩緩合攏,發出沉悶的聲響。
“將軍,又有人中毒了!這郡主手段實在陰狠,居然用毒!”一名士兵驚慌失措地向諸葛將軍報告。諸葛將軍望著那緊閉的城門,臉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蘇輕宛和小寧將軍下馬后,快步走上城樓。
蘇輕宛目光犀利地直視諸葛將軍,高聲說道:“諸葛將軍,聽好了!這是本郡主給你的一個教訓。若你執意攻城,我定會把毒鋪滿整個城墻。十六年前,西林軍與淮南軍在蘭寧河大戰,那場戰役你應該不會忘記吧?”
那是一場無比慘烈的爭奪戰,淮南方面損失慘重。最后,是蘇輕宛的兄長不得已使用了毒術,才使得西林大軍節節敗退,死傷無數。這種用毒的招數,向來被視為有違天和,在戰場上極少被使用?!皟绍娊粦?,彼此早有默契,禁用毒術。你如此行徑,簡直是小人所為,竟敢用毒算計我們!”諸葛將軍怒不可遏,隔著城門大聲怒斥。
蘇輕宛毫不示弱,冷冷回應:“停戰條約,你們說撕毀就撕毀,我用點毒又算得了什么?忘了告訴你,我的毒術是兄長親傳。我會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淮南子民,哪怕有違天和,哪怕要背負殺戮之名。若你強攻淮南,我可顧不上什么禁用毒術的規矩。遵守約定救不了我的子民,我只能送你們下地獄。這一次,僅僅是給你們的一個警告,望你好自為之!”
蘇輕宛表面上聲色俱厲,實則內心忐忑。她其實并沒有研究大規模殺傷性毒藥的習慣,也從未想過將毒用于戰場。當年那一戰,雖取得了勝利,但造成的惡果至今仍令人心有余悸。如今城中軍備匱乏,她不過是在虛張聲勢,能拖延一時是一時,只盼著張三能夠順利成事,燒毀敵軍糧草。只有斷了西林邊境軍的糧草供應,他們才有可能退兵。否則,以當前的局勢,若諸葛將軍真的背水一戰,她恐怕連一日都難以支撐。
“郡主,你不過是在虛張聲勢罷了。以我判斷,淮南的軍備根本支撐不了三日,你們早已捉襟見肘。我若強攻,你們根本無力抵擋?!敝T葛將軍并未被蘇輕宛的話嚇住,“日落之前,本將軍必定會發起強攻,你有什么招數,盡管使出來!”說罷,他冷哼一聲,調轉馬頭,返回軍營。
“郡主,這可如何是好?”小寧將軍焦急地問道。這位諸葛將軍的威名,他們早有耳聞,此人出必行,等他休整完畢,必定會卷土重來。而以他們目前這點兵力,如何能抵擋得住敵軍的猛烈進攻?“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們是淮南的最后一道防線,就算戰死,也要死在這道防線上!”蘇輕宛神色凝重,語氣堅定,“若西林軍真的攻破城門,就立刻讓百姓向中州方向逃離。”
通往中州方向的城門依舊敞開著,百姓可自行選擇離開。蘇輕宛從未阻攔過百姓撤離,但更多的百姓選擇與他們一同守城。城中百姓紛紛將能用的物資送來,甚至有人加緊制作弓箭,不論材質優劣,做好一批便立刻送來一批。這些自制的弓箭雖達不到軍用標準,但弓箭手們也沒有嫌棄,有總比沒有強。
陽光熾熱無比,蘇輕宛身著輕甲,暴露在烈日之下,汗水如注,渾身早已濕透,衣服都能擰出水來。但她的目光始終遠眺西林軍營的方向,眼中滿是期待,渴望能看到一絲希望的曙光。小寧將軍則忙著準備下一波防御,帶領士兵們加緊修繕城防工事。
太陽漸漸西斜,天邊染上一抹瑰麗的晚霞。突然,一陣尖銳而節奏鮮明的哨聲從遠處傳來。
張懷寧眼睛一亮,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郡主,成功了!成功了!我哥他們燒毀了西林軍的糧草!”
城外是一片廣袤的曠野,站在城墻上登高望遠,視野一覽無遺。只見遠處果然升起滾滾濃煙,隨著落日余暉逐漸黯淡,火光映紅了半邊天空。
成功了!張三做到了!
然而,蘇輕宛的喜悅并未持續太久。隨著糧草被燒,諸葛將軍惱羞成怒,親自帶人圍捕追殺張三等人。城墻上隱約能聽到遠處傳來的廝殺聲。西林邊境軍足足有五萬人,而蘇輕宛并不知道城外集結了多少山匪,即便全部集結,估計也就是三四千人,如此懸殊的兵力差距,如何抵擋西林軍的圍剿?
“小寧將軍,我想去救援!”蘇輕宛神色凝重,語氣堅定,“若張三他們戰死,西林軍反撲,以我們這點兵力,根本拖延不了多久。趁著他們糧草被燒,軍心受挫,說不定我們還能拼殺出一線生機!”原本他們已經做好了各自為戰的準備,張三帶人去燒糧草,他們死守城門,能拖一時算一時。但此刻,聽著那隱隱傳來的廝殺聲,蘇輕宛實在無法說服自己坐視不理。
小寧將軍回頭看了一眼身后的將士們,大聲說道:“郡主,行軍打仗,軍心最為重要??ぶ髂鷱奈磼仐夁^將士們,也從未拋棄過淮南子民。我們淮南的將士和子民,也絕不會拋棄郡主。我們愿隨郡主出城迎敵,背水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