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主何嘗聽不懂蘇輕宛的話,兒子和權力,你選擇了權力,就放棄了兒子,念青那么通透的孩子,何嘗不明白了。
蘇輕宛希望念青繼承淮南,是因為他是淮南唯一的血脈,她要上京聯姻,淮南不能落到旁人之手,這是父輩的心血,是他們的根基。長公主想要念青繼承淮南,是為了權力,她是先帝姐姐,備受寵愛,又掌管軍機處,哪怕念青明面上是陸家的子孫,只要長公主想保,念青仍有一個錦繡前程,沒必要去淮南。
她從不懷疑長公主對兄長的感情,可年少時的感情在時光的摩挲中消磨,還剩多少,她不知道,又或許長公主沒有私心,只希望兄長的血脈認祖歸宗,她不想去揣測,沒有意義,她不是長公主,沒有站在她的立場也體會不到她的難處。
長公主輕笑,“小五,為何你總是不信呢?由始至終,我沒做過一件傷害過你的事,甚至幫你上京復仇,你和陸璟的婚事也是我一力促成,雖有私心,卻也是為了你的幸福著想,陸璟是值得托付之人,因為念青,我們是家人,不是仇人,你沒必要對我抱有敵意。”
蘇輕宛也沒想過她開門見山地談,“殿下,我對你不曾有敵意,你見過我對旁人有敵意的模樣,如你所,因為念青,我們是家人,我這輩子都感激你,你對蘇家的恩情,沒齒難忘。可李家是害我滿門被滅的元兇,我做不到恩怨勾銷,我不遷怒于你,可我始終對皇室存有戒心,你是念青的母親,你也是先帝的姐姐,皇上的親姑姑。你希望念青去淮南,或許是對兄長還有真情,希望他的血脈認祖歸宗,可最大的原因是念青在淮南,至少三代都不會造反,淮南局勢復雜,這么多年朝廷撒手不管就是知道我家六代在淮南深耕,百姓骨子里只認蘇家人,不會認旁人。念青去了,日后娶妻生子,三代內,皇室都能高枕無憂,是吧?”
“我有什么錯,念青是我兒子,皇上是我侄子,他們都是我的至親,我想要維護大宛的和平安定,有什么錯?”長公主目光凝重地看著蘇輕宛,“小五,念青三歲起,我就把他送走,不是我心狠,一是我不希望他認賊作父,與陸家建立感情,你想給淮南平反,我也想。二是我想要念青回到淮南,我知道只有念青掌管淮南,大宛才能真正的穩定。我十年前就開始策劃這件事,有你,沒你,我一樣會推進。所以我和念青聚少離多,我狠心把他送去戰場歷練,滿朝文武三品上的官員,你看誰家舍得送孩子去戰場,何況我還是長公主,念青是陸家的嫡子嫡孫。我為了什么?從不是為了一己私欲,只希望大宛能穩定。我曾經想過當女帝,是因為我有能力,西南和西林打了這么多年,是誰在背后為他們提供糧草,武器,是誰在為他們奔走,哪怕饑荒年都沒短缺過前線的物資,先帝病弱,陸家勢大,是我辛苦維持著岌岌可危的大宛,努力平衡多方斗爭,我想要當女帝,又有何錯?如今陸璟攝政,我也沒有二話,因為大宛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只要念青打下西林,掌管淮南,朝廷和淮南和解,局勢安定,對所有人都好,淮南蘇家六代忠心耿耿,難道這不是你心之所愿嗎?”
“是,我也希望大宛穩定,念青掌權,可我的想法和殿下的想法,怕是永遠不一樣,我希望念青忠誠,也希望念青能有自保的能力,不要喪失保護淮南的權力。”蘇輕宛淡淡說,“殿下,我們淮南經歷過一次滅族之禍,我不希望再來一次。皇上如今是您和陸璟親自教導,他對淮南會有善意,下一代,下下一代呢?我不敢保證。陸璟說念青除夕只給我送了東西,沒有給公主府送禮,我就知道你們母子有了矛盾,我猜……殿下是不是旁敲側擊,希望念青打下西林后,在屬地規劃范圍縮減,或是直接移交兵權?念青顯然不同意,所以你們母子才會有矛盾。”
“我養了十幾年的兒子,最終卻偏心了你。”長公主苦澀一笑。
“我和念青從不談政局,我和他的書信,都是日常和淮南地區的政務,人情世故,會告訴他哪些是父輩的勢力能用,念青也會求教淮南地區內政如何管理,我不曾引導過他,要與朝廷為敵。”蘇輕宛覺得自己有點冤,可她不怪長公主這么想,他們立場不一樣,必然會出現分歧的。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