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洲猜測,國庫缺錢。
去年加稅的事情就可印證一二,這兩次考試都有提及經(jīng)濟問題,所以他敢斷定皇上現(xiàn)在很缺錢。
如果他的卷子在第一場和人決不出勝負,那么這場就很關(guān)鍵了。
可既然他能這樣想,別人也未必想不到。
今年這場科舉,匯聚了全大乾所有的英才在此同場競技,腦子轉(zhuǎn)的快的人不知凡幾。
更何況還有類似于謝家、何家這樣的高門子弟,別人也不傻。
眾所周知,想要提高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要從國家的根本,目前的大乾還是‘以農(nóng)為本’,應該從農(nóng)業(yè)入手,然后就是商業(yè),政策。
但這三樣每一樣拎出來,又能寫出長篇大論來,根本沒有那么大的施展空間,他又需要在其他人中脫穎而出····
想到了!
王學洲嘴角一勾,看著草稿紙忍不住嘿嘿笑了起來。
托了之前寫話本子的福,在文章之中留懸念,急的人抓耳撓腮的想知道后續(xù),這怎么不算脫穎而出呢?
想通之后,他下筆也堅定了幾分。
加強農(nóng)業(yè),鼓勵商業(yè),加收商業(yè)稅,和他國增加貿(mào)易往來達成合作共贏的局面等等。
缺錢就要想辦法搞錢。
他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沒有限制,他寫的酣暢淋漓。
文章里面,他沒有一股腦全說出來自已的思路,而是留了好幾個懸念。
比如:加強農(nóng)業(yè)的根本是解決生產(chǎn)力,改良農(nóng)具、糧種等等,那如何改良?且聽下回。
再比如他學后世資本家的理念寫的那句,“需未現(xiàn),則造之·····”
沒有需求,就創(chuàng)造需求。
怎么造需求?什么需求?如何將需求變成錢?
這些全可都是懸念。
如果這篇文章得到了重視,他到時候自然會引起皇上的注意,被叫去問。
如果沒有得到重視,他也沒什么損失。
寫完之后再檢查,看到五大洲他深覺不妥。
寫嗨了竟然忘了五大洲是后世對世界板塊的統(tǒng)稱。
這要是交上去,別的不說,只這個詞搞不好就要犯了忌諱。
《楚辭·離騷中》中“思九州之博大兮”,《說苑·辨物》也說“八荒之內(nèi)有四海,四海之內(nèi)有九州”,《淮南子》中更是問“何謂九州?”還給出了回答。
所以這個五大洲不行,他圈起來做了批注,明錯字已修改。
因為草稿紙也要上交,無故不得隨意畫叉臟污,所以他只需批注一下就行。
然后在謄寫到卷子上時,改為‘間嘗覽九州之典籍····’
在他一字一句斟酌的時候,考官們也都忙碌了起來。
第一場考試結(jié)束的當天下午,第一批一百份彌封好的朱卷就送到了考官們的手中。
陸陸續(xù)續(xù),五千份寫著‘南’‘北’的朱卷全都送到。
考官們閱卷的地方就在明遠樓后面的致公堂,東西兩側(cè)為外簾,供外簾官們居住,致公堂的后面為內(nèi)簾,供考官們居住,閱卷也是在這里進行。
等第一場的朱卷全都送到后,主考官牛宏和副考官唐簡,領著所有考官站在致公堂內(nèi)的大堂孔子畫像下,由兩位主考官上前燒了三柱香,然后按照官階高低排好共同行三跪九叩大禮,再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