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歸罵,手上的動作卻不敢停下,唰唰唰的在草稿紙上把題目抄了下來。
其中一道題目:‘人而可以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
前半句翻譯過來就是,人怎么可以不如鳥?
后半句是出自《詩經(jīng)》原文:“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
這是在夸贊周文王仁愛和品德高尚。
所以這周文王和鳥有什么關(guān)系?
關(guān)鍵是這題目出的簡直了。
上半句出自《大學(xué)》里面的一段話,整句是: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想到之后王學(xué)洲只想罵娘。
我去你個xxx
一個題目出自兩本書就算了,你竟然連上半句都不給全?
坐在那里惱火了半晌,他沉心靜氣,覺得自已心情平復(fù)了一些才下筆。
畢竟這是考試,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因此心緒不寧,手上一抖有了墨點,那真是哭都來不及。
不過既然出了這樣的題目,那就只能圍繞此題作答。
考過試的都知道,拿到題目第一時間要做的就是閱讀理解。
雖然這道題目出自兩本書,內(nèi)容割裂,但是!
咱們可以將內(nèi)容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
前半句說人不如鳥,后半句轉(zhuǎn)而夸贊周文王,可以理解為,前邊是說有的人品行低劣不如周文王,那怎么寫主考官會滿意?
王學(xué)洲沉思半晌寫下:“夫人不如鳥,則真可恥矣,恥之,莫若師文王·····”
如果一個人連鳥都不如,真該覺得羞恥,最好的辦法,就是學(xué)學(xué)周文王·····
連主考官都贊賞的人,朝他學(xué)習(xí)沒毛病吧?
題目要寫200字以上,從思考到下筆浪費了不少時間,等到了中午飯點,他也堪堪只寫完了這一道題目。
八月的天氣,余熱還在,熱的人沒胃口吃東西。
但不吃又撐不住,他草草的吃了一點東西,繼續(xù)往下做題。
等三道四書題做完時,太陽已經(jīng)西斜。
只剩下最后一道試帖詩,他必須得趕在天徹底黑透前做出來。
他可不想點燭做題,環(huán)境太過狹小,要是不小心燒掉了試紙,那就得不償失了。
試帖詩:楊花滿路飛。
原句是: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
整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景象,名字就叫《春賦》,出自前朝詩人之手。
這考的是學(xué)生的閱讀量,如果沒有讀過的人,根本想不出前面的‘二月’兩個字,也不知道這首詩實際說的是春天。
他們或許會認為這句話說的是楊樹,或者楊花。
但實際上,說的是春天。
這是覺得直接給他們寫一首《春》有些簡單,所以就這樣出題?
王學(xué)洲長出一口氣,幸好他在老師那里曾看過不少詩集,考試前他也提前準備好了以春夏秋冬、秋蘭竹菊為主題的詩,此時倒是省了他的時間。
想清楚之后,他將自已提前準備好的那首《春》修改的符合題目之后,寫了上去:
楊花輕盈舞晴空,
滿路飛揚春意濃。
白絮飄搖隨風(fēng)轉(zhuǎn),
似雪如綿夢中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