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子同樣糊名,但是無須經(jīng)過謄錄。
三百份試卷八位讀卷官,每人分得數(shù)十份。
閱卷完畢后,在試卷的背面用○、·、△、一、x五種符號來分成五等。
然后按序由其他讀卷官采分,最后,讀卷官一起在全部評為○的答卷中,選擇最優(yōu)秀的十份卷子,暫時評定第一到第十的排名呈給陛下查閱。
如果沒問題,前十名就會在讀卷官的引領(lǐng)下,進(jìn)入金鑾殿內(nèi),由陛下親自檢驗(yàn)這些人是否堪任殿試高科的榮譽(yù)。
但這中間,也有一個問題。
卷子能看出字跡,是誰寫的一目了然。
再加上閱卷的時間短,讀卷官們根本沒有那么多的時間會細(xì)看每一張試卷,這也就完成了無法完全公平,多少都會夾帶私心的局面。
能走到殿試,那大家的水平差距不會太大,文章也都有可取之處,所以也很容易審美疲勞。
所以這個時候,讀卷官特意關(guān)注的人,或者稍微熟悉一些的字跡,就占了便宜。
前十名的卷子被特意拿上去,先交由前面幾位陛下親近的大臣審閱。
龔延一眼就瞥到了自已眼熟的字跡,拿起看了起來。
看完之后,龔延大手一揮,在試卷的背面畫上一個○,并注明了自已評語:論述精辟,見解獨(dú)到,上上佳!
其他人慢了他一步,但都對這個仿佛是一比一印刷出來的卷子十分好奇,龔延剛剛放下,就有人拿起看了起來。
看完之后沉思一下,也畫上了○,剛放下又被另一人拿去,看完之后默了片刻,也畫上了○。
這卷子,不畫○也不行啊!
人家都寫了,‘帝王之威不容侵犯’‘大乾錦繡江山,不容宵小橫行’,他們還能說什么?
“這篇文章殺氣太重,不利于朝綱,我看這篇不錯,當(dāng)為第一。”
翰林院學(xué)士劉士指著另外一份卷子淡淡道。
龔延有些不悅道:“殺氣太重?劉大人認(rèn)為是侵犯我大乾之人不該殺?還是侵犯帝王之威的人不該殺?”
“龔大人莫要歪曲我的意思,我等都是讀書人,這一篇文章動不動就打打殺殺,和粗鄙莽夫有何區(qū)別?不過此人文采不錯,摛文掞藻、斐然成章,如果龔大人喜歡,放在第二的位置上也無不可。”
“呵,我當(dāng)劉大人推薦的這份文章多有讀書人的風(fēng)采呢,不也是建議將夷狄打的俯首稱臣?劉大人,您這私心太明顯了不好吧?”
劉士不為所動:“非也非也,雖同樣都是打殺,但這兩人側(cè)重點(diǎn)不同,第一篇更重‘殺’之一字,而這篇,注重的則是如何讓夷狄俯首稱臣,所以某不存在私心,是龔大人誤會了。”
龔延據(jù)理力爭:“說來說去都是殺,區(qū)別不大,是不是誤會你我心中都清楚,這樣吧,先將其他的給排好名次,這兩份,就交給陛決斷。”
大家都有私心,再爭下去也是口水戰(zhàn)毫無意義。
到了傍晚,等內(nèi)閣首輔方荀從剩下的二百多份試卷中又抽出一份試卷和這前十的卷子放在一起,等待明日的讀卷。
第二天下朝后,仁武帝就來到了弘德殿準(zhǔn)備聽他們讀卷。
前三名的卷子是重中之重,如果聽完前三名的卷子陛下沒有異議,那么下面的卷子也不用讀了,由司禮監(jiān)將卷子放在御案上,由陛下審閱。
如果陛下有異議,那就要將前十的卷子全讀了,供陛下裁決。
前三份卷子,由方荀做主排了名次,一個個念給陛下聽。
仁武帝聽完眉頭一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