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族想要長久的興旺,需要人才。而教育是重中之重。
不指望所有人都能考狀元中探花,起碼不能當個睜眼瞎。
他的初步設想是自己家出銀子建學堂請先生,再買上百來畝田產,作為族產。
只要打理得當,后續(xù)田里所出足夠維持族學的運轉。
二是修路。
西津渡到縣道這段足有五里多,全是泥巴路。
晴天還湊和,到了雨天走的人和車一多,全壓成了爛泥,連他的馬車就陷進去好幾次。
他打算和村里商量下,由他出銀子買材料,村里出人力。一起把路修修,擴至可容兩輛馬車并行的寬度最好。
蔣文淵同家里人通了氣,蔣老頭和兩個哥哥都舉手贊成。一來村里人得了實惠,二來他們家也落了名聲。而名聲,在官場上極為重要。
事情易早不易遲。蔣老頭當即派人去請了里正和族長及幾個德高望重的族老來。
來的時候,大家以為是新縣令要頒什么政令。待聽說,蔣文淵想要給村里修路和學堂,一群老頭兒激動得差點沒暈過去。
蔣文淵考上探花,村里也只是名聲上聽著更好聽了些。如今,他提的這兩件事,那就是實實在在的為村里人謀好處了。
一番商量下來,同蔣文淵設想的大差不差。
一是學堂。學堂的建設費用和前期請先生的錢及書本筆墨這些,都由蔣文淵負擔。
后期族田產出后,則由族田的出息維系。族學歸屬蔣氏族人,但凡蔣氏族人只要年滿5齡,無論男女都可進學。
村里的外姓人也可進學,無須承擔學費,但筆墨之類則需自己承擔。另外,先生的飯食則需要所有學生輪流負擔。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