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淵有想過朝庭會派人來,沒想到會來的這樣快,還是司農寺最高長官金大人。詫異的同時,心中也倍感欣慰,想來陛下是極為重視這新糧種的。
金耀林一行將近三十人。縣衙壓根安置不下。蔣文淵只得差人就近包下了一家客棧,置了酒飯,將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安置了。
金耀林等一眾農官,一連在馬背上顛了十幾天,老骨頭差點散架。
不過他得記得此次來的使命,第二天一早被催促著去看紅薯。
既然大人們都不怕,蔣文淵一個小小的縣令自然不會攔著,當下便帶人回了西津渡。
雖來時心里便有所準備,等看到倉庫里堆成山的紅薯時,還是嚇了一跳。之后蔣文淵又領他們去看了那一畝半的紅薯田。
此時紅薯田里只留下些干掉的紅薯葉,和另外半畝還未來得極收割的黃豆。
金耀林運氣好,一腳踢到個落在土里的紅薯,忙寶貝似的撿起來,拍干凈上頭的泥土,小心的握在手里。
回到蔣家大宅,蔣文淵把金耀林等人領到了后院,那里還有幾壟后種的紅薯,如今正好可以收了。
聽說能親自收一回紅薯,幾位農官高興壞了。
就連這隊羽林衛的頭兒,也忍不住跑過來看熱鬧。他也想見識見識,這畝產幾千斤的高產糧出土的瞬間。
蔣文淵命人拿了鐮刀和鋤頭來,告訴他們先割去藤蘿再刨比較省事。幾位農官都是精于農事的實干派,一點就通。當下,接了家伙什兒就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