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老頭樂呵呵的說,這好么的田一定要種上稻子。境主大人當時就表示,她出種子。
靈境里的水稻都是優質常規稻種,遺傳基因穩定,不僅產量高,還可自行留種。這稻子在靈境中的產量約為1000公斤每畝,比前世的大面積種植的雜交水稻還要高一點。
拿到靈境外種植,受種植環境的影響,蔣禹清不敢打包票畝產多少,哪是畝產只有五六百斤畝,那也要比這個時代的稻種強的多。
蔣家的長輩們,早就知道她的神異,并不覺得奇怪,甚至就連紅薯也是她從“仙界”拿出來的。
因此,看到寶貝女兒(孫女)小手掌中突然出現的,飽滿肥壯的谷粒,蔣老頭當即拍板,就用孫女兒提供的稻種。
這個莊子原本是有佃戶的。都是早年間自其他地方逃難過來的流民,原主家被抄家后,莊子被收歸國有。上任縣令秦玨也不太會打理這些俗事,便依照原來數目收取田租充入國庫。
蔣文淵有女兒提供的種子,有心想把這里打造成另一個良種基地,自然不會再把田佃出去。但這樣一來,以佃田為生的佃農們勢必會失了生計。
這種斷人活路的缺德事,蔣文淵自然不會干。
因此,他同原來的佃戶們商量后,便將佃田,改成了雇傭關系。每人每年五兩銀子,每月休息一天,雇他們幫照管田地。
其實也就是長工。
但這個工錢,在青州縣已經是到頂了,衙門的衙役最高的一的也才7兩銀子。
考慮到他們的家境,一家老小等著吃糧,蔣文淵許諾他們,開工后,便以先預支一半的銀子,剩下的秋收后,統一下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