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完后,便命人取來隨身佩劍,與奏折即刻快馬加鞭發往青州。
見此情形,原本蠢蠢欲動的一些勢力,立即偃旗息鼓。
皇帝陛下佩劍都賜下去了,再湊上去那不是頭鐵,那是蠢。
且說蔣文淵收到皇帝的批復與天子佩劍后,感動得無以復加,恨不能為皇帝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捧著佩劍面朝皇宮的方向山呼萬歲,磕頭謝恩。
蔣文淵,一個上任才一年多的縣令,不僅封了伯爵,如今更是被賜于天子佩劍,享先斬后奏的權利。
這待遇,也就是歷朝歷代,代天子巡守四方的欽差才有了。
消息傳開,零州府一眾大小官員,那是各種羨慕嫉妒恨,但也僅限于此了。
能得天子如此信任,蔣文淵在感動之余也頗覺壓力山大。
好在如今權利在握,做起事來再也不用縮手縮腳,總歸是利大于弊端。
時間在各方的揣測中很快來到了十月,今年種下的紅薯到了收獲期了。
隨著各家種下的紅薯獲得豐收,西津渡和秀水灣是處處歡聲笑語。
他們種的紅薯的,侍候得好,產量的高的有五千來斤,產量低的也有四千一二百斤。
除了每家允許留下的一百斤種子外,其余完好的以五文一斤賣給縣衙。僅這一畝地就得了二十多兩銀子,脫貧致富不在話下。
但凡種了紅薯的人家,嘴巴都快笑岔了。
現有的地瓜收完后一統計,144畝紅薯,除去各家留種的100斤,共計收上來626400來斤。這其中并不包括蔣家收完西瓜后種的那23畝。
折子送到京城后,又引起了一次大地震。
夏景帝高興之余,更是下旨冊封蔣文淵為“青州候”世襲三代始降,食邑千戶。
其女蔣禹清,構畫新式農具打稻機有功,賜封“鄉君”,封號“靈惠”。
百官們羨慕嫉妒蔣文淵得圣寵的同時,又不得不佩服他,畢竟人家是真有本事,說是當代神農也不為過。a